第213章 女本巾帼(32)(1/3)
“您登基那年,大修寝宫,此处耗银二十三万两。”
“郑贵妃封贵妃那年,陛下您为郑贵妃筑贵妃殿,此处耗银四十二万两。”
“正贵妃诞下太子那年,您大赦天下,免税三年,期间国库毫无进项。”
“太子七岁那年,您为太子大修东宫,此处耗银十七万两。”
“郑贵妃诞下四公主那年……”
户部尚书每报一项,底下的朝臣就看皇帝一眼,户部尚书报的越多,朝臣们的眼神就越不对劲。
“停停停,给朕停下!”
户部尚书还没说完,就被皇帝紧急叫停。
他擦了擦额头的虚汗,不敢和殿下的朝臣对视,只问户部尚书:“你就说朕的国库还剩多少银子。”
再让户部尚书报下去,他面子里子都没了。
前些日子朝上主战主和争吵不休时,他便想起了自己登基这么多年来庞大的花销,料想到国库存银应该所剩不多,这才一力主和。
为的就是不想让朝臣们想起他这个皇帝耗空了国库。
只是他没想到国库竟然已经穷成了这样,连给匈奴的银子都凑不齐。自己一直遮掩的事最终也还是当着所有朝臣的面曝了出来。
皇帝不停地擦着汗,下面的户部尚书从袖中掏出一张写的密密麻麻的纸,仔细核对了半晌后,才回禀皇帝道:“国库所剩存银…不足…不足…五十万两…”
匈奴索要的银子是一百万两,若是南边没有发生旱灾,国库说不定能拿出这么多银子,如今却是连一半都凑不齐了。
听了户部尚书这回答,皇帝一个坐立不稳,险些从龙椅上栽下来。
他的国库竟连五十万两银子都凑不出来了??
这下朝臣们的眼神已经不是不对劲可以形容的了,不少御史和言官们都犀利直视着龙椅上的皇帝,希望他能给出一个解释和应对方案。
然而皇帝能有什么解释呢,他这些年来不停的修建行宫是事实,国库存银不足五十万两也是事实,他更没办法凑出匈奴的八十万两银子。
朝堂上下一时间僵持住了,谁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眼前的困境。
这一僵持,便僵持了两三天,然而匈奴给出的期限仅五天时间,五天内,若齐国不能给出答复,匈奴便会发兵进犯。
第四天,边关的催请书加急送至京城,眼看着朝廷再给不出答复,明天两军就要交战,有不怕死的谏官开始在朝堂上斥责皇帝,直言其不配做皇帝。
皇帝本就心烦意乱的很,谏官这话触了他的虎须,暴怒之下,皇帝直接命人将闹得最凶的两个谏官拖出去斩了。
皇帝怒斩谏官的行为无疑是捅了马蜂窝,无论是朝野还是民间,都对皇帝议论纷纷批判不已,甚至之前关于皇帝是妖蛇所化的传言也再度翻出,热度更甚。
第五天,经过一夜的发酵,皇帝怒斩谏官的行为不仅没有让朝臣们畏惧,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忠君爱国之心,谏官门竟齐齐上书皇帝,让其下罪己诏。
皇帝不敢再继续杀人,只能怒撕了那些让他下罪己诏的奏章,愤而退朝。
最后一日朝堂上下也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一片混乱。
没能等来朝廷的商议结果,北境士兵只能被动应战,与匈奴拼命厮杀。
北境两军交战的消息很快便传回了京城,京城的粮价一夜间便上涨了两成,京城百姓顿时陷入恐慌。
在这一片恐慌中,风尧又一次夜探寇府。
仍是那个破旧的小院,寇兰正在秉烛夜读,眼睛一刻也未离开过桌上的兵书。
听到声音,她抬头看向风尧:“我想着你也该来了。”
风尧视线扫过笔记满满的兵书点点头道:“当初说好的一年时间,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北境开战了,没时间给你继续钻研兵书了。”
寇兰对自己即将迎接的未来没有任何害怕,反而充满了期待,她望着窗外的月色笑着道:“读再多书也不如实战来的快,我准备好了,什么时候出发?”
只要去了北境,母亲有风尧照料,不必她担心,她的生死,她的未来,便能掌控在她自己手里了。
“事不宜迟,五日后,我会送你光明正大的离开。”
她原本是打算替寇兰易个容,悄悄送去北境,让她拼出个功名来,不过拜龙椅上那个蠢货的骚操作,她倒是可以光明正大的让寇兰这些人出现在世人眼前了。
风尧夜探寇府之后没两日,北境又传来了加急信件,早朝时直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送至了朝堂上。
这次这封加急信件没有别的内容,通篇总结下来只四个字:要钱要粮。
打仗没钱没粮怎么打,朝廷与匈奴没谈妥,那不足五十万两的银子没有送与匈奴,却也没有运至北境,送到北境的战士们手里。
是以现在北境的战士们完全是饿着肚子在跟匈奴们拼杀。
然而就这一封要钱要粮的加急件却也叫朝堂上下为难的头发一把一把的掉。
按理他们应该二话不说把银子送至边关支援战事,可有些事嘴上说着容易,真把银子全送去支援战事了,国库里一钱银子没有,若再遇上南边旱灾那样的突发事件又该怎么办?
朝臣们为难皇帝也为难,他不仅为难,还不舍。
国库国库,那是齐国的国库,而他是齐国的皇帝,说白了那就是他的国库。
五十万两雪花银,让他就这么送去北境,他如何能不心疼。
关于那五十万两银子是否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