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八卦汴京城(1/2)
一场大雪之后,汴京城银装素裹,这雪后的寒冷,也没有扑灭汴京城百姓那熊熊的八卦之火。
“嘿,听说了吗?杨浩那厮带兵平叛,可是立了军令状的,年前要是不能把河北路造反平定,他就得死,这眼看着年关就要到了,我看那,这杨浩这次是在劫难逃了。”
“王家二哥,我可是听说立了军令状的是康王殿下啊,怎么成了杨浩那厮了?”
“你懂个屁,康王殿下还不是被杨浩撺掇的。”
“诶?你这么一说到也是,这马上就要年关了,要真像你说的,这杨浩这次恐怕是真的要完蛋喽。”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汴京城的人似乎并不是那么痛恨杨浩了,但根深蒂固的怨念还是让他们更喜欢看杨浩遭难。
酒肆的角落了,一个低眉顺眼的家伙默默的念叨着:“绣春坊胡同王家二哥说大人坏话,暂且记下……”
皇城司属衙,雷横拍打着身上的雪花走进大堂,正看到戴宗在那里皱眉。
见雷横来了,戴宗起身招呼仆人送上热茶:“先喝口热乎的再说话。”
雷横到也不矫情,磕巴着说道:“这两日里谣言愈加的多了,戴宗哥哥,恐怕这真的是有心人搞得事情。”
戴宗诡异的一笑:“咱家大人虽说曾经……嗯,不拘小节吧,但这谣言四起,必然是有人在背后操控的,高太尉不在京中,到还真有点不好查,你那边可有什么眉目?”
雷横摇头:“这谣言很有意思,矾楼这些大酒楼里反倒是很少有人谈起,多是在勾栏酒肆之中,暂时还没有头绪。”
“唉。”戴宗叹了口气:“再看吧,不要影响到大人就好。”
太傅府中,老态龙钟的杨戬已经上奏赵官家,推脱了很多事情,在家养老,书房中,崔三跪在那里:“太傅大人,皇城司已经全力在查了,卑职这边也没有头绪。”
杨戬点了点头,没说话,只是不时的擦擦干涩的眼皮,就那么静静的看着角落里,像是在发呆,崔三不敢说话,只能安静的等待着。
良久,杨戬突然坐了起来,像是想到了什么,双眼中爆发了少有的精芒,不过很快又黯淡了下来,挥了挥手:“下去吧。”
朝堂之上,已经成为了蔡京女婿的吴敏以及白时中等人上奏赵佶,言年关将近,河北路平叛到现在还没有捷报,到是淮西和两浙路是频传捷报,镇北侯杨浩是不是合适挂帅?是不是在养贼自重?又或是在隐瞒什么?
总之都是猜疑,而且很巧妙的避开了赵构是主帅的问题,同时也是猜测到了赵佶的心理。
河北路到现在都没有一点消息传过来,赵佶也是着急,按说早应该有战况送回到京城的,小九儿和杨浩这两个家伙莫非是忘记了?还是真的出了什么事情。
发难的当然不只是吴敏和白时中两人,还连同了一些御史,大家似乎都愿意看到杨浩遭难似的,空前的有些团结的样子。
甚至有人建议赵佶下旨,招杨浩回来仔细的问个清楚。
这在两宋时期似乎是很常有的事情,打着仗呢,突然来旨意了,主帅被招走了,或者换主帅了,你说这仗怎么打?
两宋时期,中兴四将和种师道这样的名将,基本都受过这种待遇,朝堂上,一群任嘛不懂的家伙们一鼓动,赵官家就开始胡乱的下旨,能打赢的都打不赢。
有的时候杨浩还真的是有点佩服童贯,最起码童贯率领西北军和西夏打的火热,赵官家从来没给人家在背后使过绊子。
看着满朝堂上这群情汹汹的样子,太子赵桓嘴角微微翘了翘,一转身脸色变得无比的悲壮。
“父皇,儿臣以为,镇北侯杨浩前有伐辽之功,用兵如神,当可信之,朝堂之上,不可在此时打乱了镇北侯的部署,应当给与支持,且莫要冷了将士的心。”
赵桓突然的开口表明立场,让吴敏白时中等人有些惊讶,也有些猝不及防,瞬间,声音都小了很多。
有了这个话,赵佶顿时有些欣喜,觉得还是自己的儿子懂自己的心思,看向赵桓的眼神不免又柔和了许多,只感觉这太子倒是有些深谙为君之道。
这个时候,殿前武士急匆匆进来:“官家,河北路快马送来捷报。”
“捷报?”
众人眼睛都直了,赵佶一下就乐了:“捷报?速速呈上来。”
等得花儿都快谢了啊,终于是来了,赵佶看过后,一把甩给一旁的李彦:“读给诸位爱卿听听。”
李彦接着,慢条斯理的读了起来,杨浩的捷报到是没有任何的隐瞒,将河北路上的所有事情都一五一十的说了,说的很详细。
战功彪炳啊,吴敏和白时中对视了一眼,感觉自己挑事的时机怎么就这么不凑巧呢?这早不来晚不来的,偏偏赶在这个时候捷报到了,这杨浩是能掐会算是怎么的。
赵桓听着捷报,虽然面上表露着欣喜的样子,双颊的肉却在不自觉的抽动了几下,眼神有些冷了下来。
捷报读完,群臣都换了一张脸,恭贺赵官家,就好像之前全然没有发生过任何事一样,变脸之快,让人叹为观止。
到是有个御史,梗着脖子说杨浩甩开康王殿下独自行军,这是置康王安危于不顾,应当申饬。
这话说出来,真的是全朝堂的大臣都像是看傻子一样看他,真不知道这种人是怎么混进朝堂的,就算是这是个攻讦杨浩的理由,你特么也别这个时候说啊,没看赵老大现在正高兴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