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2)
沈荞在路上耽搁了足足两个月之久。
一路艰辛,见到饿殍满地,纷争骚乱,官道被切断,劫匪横行,流民大批迁移……
沿孟中一带,两河上下,各有其主,边地常有纷争,沈荞路过之时,恰是一场战争爆发,护送沈荞的中郎将不敢冒险,绕道河北,又走水路,几经周折。
从深秋到冬日,这一日,沈荞远远望见敬都城门的时候,仿佛才终于活过来,她松了一口气,眉眼里俱是疲惫,什么皇帝什么皇后太子,她已经全不在意了。
整个人都散发着去他么爱谁谁四大皆空的气质,模样比慈恩寺的方丈大师还超然。
这样的日子,活着不比死了好受,可沿路看到的,都是挣扎求生之人,这世道这样艰难,谁又真的愿意去死?
相比之下,沈荞觉得自己处境真是好得多了。
此时此刻,她比哲学家还哲学家。
沈荞手里拿着司马珩的印信,又有自小照顾司马珩的太监王生陪同,一路顺顺当当进了城门,她没进东宫去,王生安排她进了司马珩的枫桥别院。
别院常年有人打扫,倒也不用另外安置,只是别院从未进过女主人,各样东西都是缺的。
沈荞马车换轿子进了别院,正堂里待了片刻,阖院的下人们都来拜她,她一个现代人,瞧见别人动不动就跪实在不适应,可这世界里,规矩大过天,她若免了让人的跪拜,少不了让别人觉得她没规矩,也没气派,轻视她。
真真是左右为难。
她端着架子恩威并施一番,“我从青州行宫来,跟了殿下些许日子,殿下说青州将乱,故而叫我回敬都避一避,来得匆忙,许多事还仰仗诸位提点,我这人性子直,所以做事也简单,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全看大家做事如何了。”
下人们早听说行宫要回来以为殿下的侍妾,是个没什么出身的,本心里还觉得轻视,伺候殿下的奴婢们,怕是许多都比这位好。
几个老奴见了沈荞,甚至脸上都没敬意,还想着拿乔一番。如今瞧着沈荞谈吐从容,却也不敢造次了,一个个头垂到地下去,“是,娘娘。”
沈荞纠正他们,“叫我娘子就好,一切都还不是定数,莫乱了规矩,说出去让旁人笑话。”
在行宫,别人这样叫,是叫给司马珩听的,他若是允了,叫她太子妃都没人说什么,可到了敬都,处处都是大人物,沈荞再出风头,那简直是自讨苦吃,生怕不够招风。
低调保命,怂一点才能苟到最后。
打发完下人们,沈荞强撑的一口气终于松下来,让人准备了热水,舒舒服服泡在浴桶里洗了个澡。叶小植守在旁边伺候她,沈荞不习惯,叫她出去,她也不听。
沈荞用不上她的时候,她就安静站在一旁等着吩咐。
这姑娘还真是固执得很,是个一根筋的,说要留在她身边伺候,就真真一点不掺水分地尽心尽力。
“等晚上,我再让人叫个大夫来,帮你看看腿。”沈荞浸在氤氲热水里,想起她旧疾复发,懒散着说。
叶小植而今把沈荞当做贵人,一路上见多了风波凶险,更觉世道有多艰难。沈荞一直对她照拂有加,她焉能不尽心尽力。
“谢娘娘……娘子记挂,奴婢没什么事,老毛病了。”叶小植微笑着回答。
“你这毛病怎么得的?”沈荞忽然好奇起来。
叶小植垂了垂头,小声说:“有一年寒冬天,被人推进河里头了。”她站在河中央,岸边是无数村民,冷漠地瞧着她,嘴里却谦卑诚恳祷告,虔诚到极致,却也残忍到极致。
沈荞猜到了缘由,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愚昧是无药可救的。这样一想,便觉出现代扫盲的好处了。古代开恩科举简直是一大壮举。
叶小植继续说:“那年里原本看着是个丰收年,到了收麦子的季节,突然一连下了十几日的暴雨,麦子全烂在地里了,生了芽,大家都紧衣缩食的。下半年又遇上炎夏,地旱得都裂开了,庄稼都不长,大家都快撑不下去了。偏偏年底又遇上暖冬,连日的妖风寒风,却总是不下雪,盼到过了年,仍是一场雪都没有,眼见着开了春怕是也无转机,大家都要绝望了。”叶小植表情痛苦,似是不堪忍受回忆的痛苦。
沈荞心里揪着,这年头,老百姓都是看天吃饭,辛勤劳作一年,可能颗粒无收,一家老小都得饿肚子,天灾之年,不用战争,若无赈济,为了谋生只能啃树皮草根,连树皮草根都没有了,只能变成流民,四处迁徙求生。打仗的时候,再遇上横征暴敛,简直把人往死路上逼。
叶小植眼泪掉了下来,她拿手抹了下,“大约是奴婢命不好,我有时恨不得杀了他们,可……都是苦命人罢了。”杀了他们,也无济于事,世道一直艰难,日子就一直难过。
沈荞心里不是滋味,抬了手,替她擦了擦眼泪。
叶小植努力给了沈荞一个笑脸,“娘子,奴婢感激你,若没娘子,小植不是烂在梅园,就是死在路边了,您让我觉得,这日子还是有盼头的。”
沈荞眨了眨眼,鼻子也有些酸,她冲叶小植笑了笑,“日子还长着呢!再坚持坚持,哪天不打仗了,慢慢就有好日子过了。你知道李朝盛世吗?书上说,李朝最鼎盛的时候,百姓富足,税赋连年减免,商贾贸易不绝,中原繁荣热闹到了极致,西域南部关北外的异族商队随处可见,新奇玩意儿不仅世家大族能有,百姓也有余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