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省升段赛(10)(1/2)
成功包括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它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相互配合。
其实只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目标,不断的去奋斗,体现出自我的价值,无论结局如何你都是成功的人。
而成功后你会觉得成功路上的考验都是值得的,你会笑着向它们致敬。
失败,指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亦指被对方打败,输给对方。
从上面具体定义来分析,成败只是相当于人们在阶段性事务或一生事业的分数,而这个分数,一般来说应该是单一指向的;通常是指名利方面。
刚才一直是在分析,成败意味着什么;简言之,成败基本上是人生外向指标;与个人的福祉不一定有直接关系。
之所以人们迫切希望能够成功,功成名就而名利双收;根本是因为自古至今物质都相对匮乏,人们的社会地位高下之间,能够分配到的物质资源差距很悬殊。
人们在无法摆脱物质生活的羁绊时,不可能有闲暇顾及精神需求。
比如说李铁如,小时候的理想就只是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不那么废物的人——就满足了。
针对这个目标,他早已成功了。
但是,时过境迁,他不免会产生新的目标;例如,眼下的对业余3段的第二次冲击。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也比喻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
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来的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和源泉。
理想,分短期和长期的。短期的一般指在近期要完成的目标。长期的一般称远大理想,奋斗时间长,甚至不止一代。
其实,理想也好,成败也罢,就是人们针对未来的规划与最终评价。
用极端冷静的眼光来看,人生短短百年,怎么活真的应该是随心所欲地。
只不过,人毕竟属于社会性生物,行为、思想都必然会受到社会的约束。
不可能真正地“为所欲为”、“无所顾忌”。
孔圣人有句话,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句话道明了人生的道德修养境界。
随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现在社会这句话多是指一件事情顺其自然,有自己的尺度就好。
凡事不过于刻意安排,顺其自然,似乎有一种消极的意识形态,但也是现在社会缺少的一种意识。
正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发展的规律。
省升段赛开始了,李铁如第一轮的对手是承钢的刘达,是个熟人。
他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个习惯,就是特别喜欢熟悉的。
熟悉的事情他知道怎么去做,熟悉的人他明白怎么与之打交道。
陌生的人、事,都有可能令他举步维艰。
公认的世界第一人,韩国棋手李昌镐也是非常内向的人,性格极端保守;他甚至因为恐高而从来都不乘坐飞机,宁愿乘坐火车出行。
这里自然只是类比二人的性格近似之处,棋力当然不可能相提并论。
相近似的地方还有,李昌镐也是善于“杀熟”,同时畏惧生面孔。
在“石佛”如日中天的鼎盛时期,初次接火“爆冷”拿下他的有车泽武、聂卫平、芮乃伟、古力、孔杰、周鹤洋、胡耀宇、谢赫、陈耀烨……一串长长的名单。
初战失利,对于已经参加比赛十余年的李铁如来说,早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但是这次他可是沉不住气了,他不知道今年还有没有机会晋升业余3段?
或许,第一轮刘达能赢他,一半原因正在于,人家目标较低,只“要求”业余2段吧?
中午,江明叫老孟陪同,与他的专业棋手“小伙伴”吃饭;老孟就叫上了李铁如。
那位专业棋手,也就是二十岁出头;小时候与江明一同闯荡冀郡少年业余升段赛,“打”出了交情。
瘦瘦的很文弱的样子,名字叫荆上,很好记。
没想到,江明做东道主,这一桌只有主客四个人。
江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