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五章 人活着,就要随时准备经受磨难(1/2)
新安报的秦影坐下之后,张重又点了一个记者。
“张重你好,你能跟我们透露一下《平凡的世界》是什么饨缦衷诠赜谡獗臼橛泻芏嘀植虏狻!
“这本书还有三天就要跟大家见面了,我想这个问题应该很快就会得到解答吧。”
“但是大部分的读者,可是连这几天的时间都不愿意等。我当然知道你的顾虑,我想大概跟我们说一下这本书小说的题材,应该没有问题吧。”
张重想了想说道,“这本书,篇幅很长。”
他说完就没再说,但是记者们却都再等他继续往下说。
张重笑了笑,看来不多说点糊弄不过去。
“这本书的篇幅很长,是因为它是一本全景式小说,写这本书,我的本意是想要向读者们展示普通人之间的温情,我相信,这本书是温暖的,也会给读者们带来温暖的体验。”
“我能否问一下,这本书的背景是?”
“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
“这么说,这是一本现实主义小说?或者说是类似于之前那本《许三观卖血记》,是一本新历史小说?你刚才提到了温情,意思是,这本书可能是跟《边城》一样,是一本浪漫主义小说?”
张重笑了起来,“你的问题可不少啊。”
那个记者也笑了起来,“不好意思,我忍不住就都问了出来。”
“这本书有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我能告诉你的只有这么多,具体的,恐怕还要到小年那天,你去书店买一本来看才能知道。”
“好的,我到时候一定会去买的。”
“嗯,那就提前谢谢你的支持了。”
……
记者会稳步进行,这些记者们都还是有些水平的,至少没有问一些八卦问题,全都围绕着张重的作品展开。
直到最后,一直没有举手的胡瑞举手了。
张重其实一进来就看到了胡瑞。
刘明甚至没有告诉张重胡瑞长什么样,但是张重还是一眼认了出来,毕竟在座的都是三十岁左右的青年记者,只有其中一个满头白发,看起来年纪不小,而且他坐在其他记者中间,就有一种独立的气势,不时地,还有其他记者会看向他,显然他是个特殊人物。
看到胡瑞举手,其他的记者也就没有举手了。
张重坐在上面,说道,“请说。”
胡瑞拿着笔,推了推眼镜,说道,“张重先生,我有注意到,说到新作《平凡的世界》的时候,你提到一个词——全景式,顾名思义,全景式小说企图展示社会的全景,那么它就必须不只是空间的断面,人物的交错冲突也不能构成全景,能够构成全景的是空间和时间的冲突。我有些疑惑,既然《平凡的世界》展示了普通人之间的温情,那么它又怎么做到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中间的关系,你是怎么处理的?”
对于胡瑞的这个问题,张重一方面觉得他有点东西,另一方面又觉得这个问题实在是没多少意思。
正如张重之前说的,这个问题在三天后就会揭晓,他完全没有必要这个时候再来问,难道他也是那种连三天都等不及的人?
不可能。
细想一想,可能胡瑞过来并不是想以记者的身份得到某些答案,只不过简简单单地想跟张重探讨一下而已,就算张重不回答,也没有关系。
张重看了看手机,还有一点时间,就笑着说道,“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位先生自己也知道,这个社会跟社会里的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绝不会说有哪个人能够脱离社会。所以即便是普通人,他们跟社会的关系也很密切,从小人物身上看到大事件的影子,这本身也不是什么难的事情。”
胡瑞笑了笑,“之前《许三观卖血记》出来的时候,伤痕派的王忆曾经说过,《许三观卖血记》是对‘伤痕文学’的再探究,并没有脱离‘伤痕文学’的范畴。我想问的是,这本《平凡的世界》也会是‘伤痕文学’的再探究么?前面有位记者同行提到温情,他在问是不是跟《边城》一样的浪漫主义文学,但是我有些不同的看法,或者它会是一本跟《许三观卖血记》一样的镌刻苦难的书。有些作家,在体现温情以及力量之类的正面情绪的时候,往往会伴随着苦难。”
张重也笑了笑,“您觉得,王忆先生说的对么?”
胡瑞挑了挑眉毛,“所以我才要问你。”
“您说的对,却也不对,诚然,很多在表现积极情感的作品里面,往往会伴随着苦难,但是这并不是说作者是为了突出表现积极情感,故意设下苦难。事实上,现实中,苦难与温情本身就是孪生兄弟,如果一个人生活中处处顺心,一切随意,我想,在他的世界里面也不会有温情这种东西,即便是有,他也感受不到。所以,这些作家写的是现实,而非着意苦难。”
胡瑞想了想,没有再说话,而是轻轻地鼓了两下掌。
张重说道,“那今天的记者会就到这里吧,前面还有很多读者在等我,如果有机会,咱们再继续讨论。”
他说完之后,刘明就走过去接过了话筒,“各位不用急着走,我们在隔壁为大家准备了茶水,大冷天的,大家喝口热茶再走。”
招待记者的事情有刘明跟徐扬他们去做,张重跟陈青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去到了签售大厅。
已经等了好久的书迷们看到张重出现,大厅顿时响起了一阵欢呼。
排在后面的人没看到张重的人,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