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环状星云(1/2)
宇宙之中,幽暗寂灭。
每个光点都是一颗恒星,代表着一种思念,点缀着这一片黑寂宇宙。
流浪星系沿着既定的航线前行时,遭遇了一颗正在宇宙中流浪的孤独恒星。
这颗恒星的运气非常不好,原本好不容易才捕获的一颗行星却被另一颗质量更大的恒星抢夺了,就孤零零的在宇宙中漂流。
恒星陆尘仔细的感应过后,确认了这颗恒星没有意子,不是天体文明,质量为2100个恒星质量,氢占比为95,算起来是非常年轻的恒星,最多诞生了一亿年不到。
陆尘现在的恒星质量为3390个,才是恒星中刚刚起步的阶段,连中质量恒星(一万个恒星质量)都不到,肯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成长的机会,那些几千几万光年外的恒星也就算了,偏离航线太远。
像这种在航线附近的恒星,肯定要将之吸收!
于是,陆尘当即控制自身引力锁定那颗孤独恒星,使用引力慢慢改变那颗孤独恒星的飞行轨迹,将之慢慢拉到流浪星系内,使得双方处在同一运动状态,最后再使用统一力石强行吸收。
之所以这样麻烦,而不是直接冲上去吸收。
那主要是因为孤独恒星的飞行方向与流浪星系不同。
陆尘为了不耽误前往宇宙中心的进程,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一边赶路,一边吸收,两不耽误,只是在最开始同步孤独恒星的运动状态时,会比较费功夫。
好在孤独恒星不是天体文明,没有自我意识,也不会有什么反抗之举,只能任由别球予取予求。
最终,陆尘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将孤独恒星拉进了流浪星系内,拉到自己恒星身体的下方,然后隔空使用统一力石强行吸收孤独恒星表面的氢气。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地球和绿星上的人们,皆能清晰的看到一颗恒星正在朝他们飞来。
当双方进入同一运动状态后,天空之上忽然就出现了两个太阳,双倍的恒星风肆虐在流浪星系内,幸好地球和绿星早已经过了战星改造,可以控制行星表面的设备,用于抵挡或是吸收恒星风,完全可以自如应付这种情况。
甚至,流浪联盟还做过一种极端的设想。
那就是有时候恒星陆尘为了战斗,可能会顾及不到或飞离两颗行星。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两颗行星在战星计划时都安装了人造光设备,将来即使与恒星陆尘分开也可以独自生存与作战。
另一边。
当流浪星系内出现两颗恒星,形成双倍的恒星风吹拂时。
这两倍的恒星风对物质存储带中的气态元素形成冲击挤压,令这些气态元素相互杂乱的压缩与结合,慢慢的在太空中变成了各种各样的陨石物质,物质储存带也由一开始的气态渐渐变成了固态。
有点类似于以前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带。
接下来,又花费两三年的时间,恒星陆尘终于将这颗孤独恒星的氢气吸收殆尽。
此时,恒星陆尘的恒星质量来到了5385个,体型直径来到了八百五十万千米,之所以在体型直径上增加不多,那是因为随着质量爆增,恒星的密度也在提升。
此外,随着恒星质量的提升,核心区的核聚变反应的速率又再次提高了。
这意味着陆尘的氢气消耗会加快。
这也是恒星进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虽说质量越小的恒星氢气消耗速度越慢,但实力也会更低。
如果实力不足,在宇宙中遇到别的天体文明,那就只能成为别人的食物。
因此为了生存得更久,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恒星只能不停的吸收氢气成长。
就算不是天体文明,只是普通的恒星之间,也时常会发生相互掠夺吞噬的情况。
就这样,恒星陆尘一边带领着流浪星系往宇宙中心飞去,一边吸收航线附近的恒星或是巨氢星云。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恒星陆尘的质量也水涨船高。
陆尘的恒星质量从一开始的5385个,在吸收了十多颗质量不等的恒星后,慢慢增长到了8860个,距离中质量恒星已非常接近了。
而在这段时间内,地球和绿星上的人们总是会隔三岔五就能观测到一次宇宙奇观。
每次恒星陆尘将一颗恒星使用引力拉扯进入流浪星系时,人们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天空之上的两颗恒星间连接着一道橘色龙卷风,看上去仿佛橘色风卷在朝着两颗恒星咆哮,震撼而壮观。
不过,这种情况看多了也会习以为常的。
到后面,地球文明和光合文明内的人们就见怪不怪了。
这也是进入宇宙时代后的变化之一,随着生存环境的变迁,以前在太阳系内百年难得一见的宇宙奇观,如今随时上演,比如说极光现象、流星雨、天现二日、星系红化、星际视差等等。
这也是如今宇宙天文学会大热的主要原因。
毕竟从小到大都能频繁接触到各种宇宙奇观,再加上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在智能系统的帮助下,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更加方便与多元,当对生物内在的探索进入瓶颈后,那探索目标自然就会放在浩瀚如烟的宇宙中。
而且,这可不是以前那种极个别科学的独自探索现象,而是一种大势所趋!
当恒星陆尘的恒星质量来到8860个时,流浪星系也终于飞越了近十万光年,越来越接近前方的那个环状星云。
然而,以恒星陆尘为首的流浪联盟却暂时不知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