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军挺咸阳—(五)约法三章(1/2)
当初相约先入咸阳者王关中,这位仁兄一路上心急火燎地赶了过来,几经坎坷和磨难,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在今天得道了。此时的刘邦是惬意的。
惬意的刘邦还没进秦宫,就有人向他提了个建议——诛杀子婴。如果这个建议是提给项羽的话,肯定会被夸奖。而刘邦却拒绝了,在这件事情上,他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眼光。“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服,杀之,不祥。”就这样子婴得到了性命,而刘邦得到了人心,孰多孰少,无需过多评定。
拉着子婴的手,刘邦推开大秦帝国的正门。满眼的玉树琼楼、金银珠宝、粉眉妖娥让刘邦应接不暇,也让手下将领们应接不暇。抢钱的抢钱,分赃的分赃,连刘邦都揽着美女、握着珠宝、喝着美酒,再大的混混也没享受过这等的排场,因此刘邦准备在这里住下,以便享受一下劳动成果。可就在大家热闹非常之时,萧何却跑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了起来,不能不说这位仁兄的眼光可谓深远。可事实上,他看那么多东西实际也没什么用,因为刘邦就不愿意给他运用的机会。
就在刘邦消遣的时候,有人闯了进来,闯进来的人是樊哙,莽夫这次提了个非常上路的建议——出舍,直白点就是出去住。这么一搞,让刘邦很恼火,也不知道你这个杀狗的是出于嫉妒还是出于羡慕,刚发了大财,你就要赶我出去,因此刘邦把樊哙痛骂了一顿,接着享受。
前边介绍过,樊哙是个杀狗的屠夫,事实上到战场上依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屠夫,他的经历很能反映他的特点。现在让我们简单罗列一下这位仁兄到目前为止的战绩,就很能说明问题。
攻濮阳,先登,斩首二十sān_jí;
攻城阳,先登;
攻换,斩首十六级;
攻成武,却敌,斩首十四级,俘虏十一人;
攻开封,先登,斩侯一人,斩首六十八级,俘虏二十七人;
攻宛陵,先登,斩首八级,俘虏四十四人;
攻宛城,先登;
攻郦县,斩首二十四级,俘虏四十人;
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斩首十级,俘虏一百四十六人;
……
从刘邦出山到进入咸阳,这位樊仁兄一路跟来,不是先登,就是杀人,算是把以往的良好的工作习惯加以了升华和拔高。
可就这么一个人,竟然还比较会说话,因为他先后说了两次话,这次说话让刘邦稳定了大局;用不了多长时间将说另外说一次话,到那时将救了刘邦的性命。
在观念里,这个人似乎是个武夫,是个粗人,可看了历史后会发现,在粗狂的面貌后隐藏着高明的智慧。在随后的岁月里,虽然差点被嗝屁,但最终还能混个自然死亡,这真的不是巧合。
刘邦赶走了樊哙,另一个人进来了。这个人在分量要比樊哙重一些,因为樊哙算是从小跟到大的小弟,随便骂他两句也不算过分,而这个人却是半路加入的智囊。在这个人面前,刘邦还是比较客气的。
这个人就是张良。“秦无道,所以才能到此;为天下铲除残贼,应该以简朴为主。刚入秦宫,就想耽溺于享乐,这样无疑于助纣为虐。”
刘邦安静了,封闭了秦宫的珍宝财物,回军霸上。这个行为,又一次让刘邦赢得了角逐天下的资本,也让他和混混这个角色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回军霸上后,刘邦觉得自己不能白来,既然来了就的干些事情,比如说做做广告宣传什么的。因此,他准备干件事情。事实证明,要办的这件事情,应该是他这一生最为成功的事情。这件事情办完,刘邦将脱胎换骨,真正甩掉混混的角色,成为政治舞台上的明星;也正因为这件事的办完,让他获得攀登历史巅峰的阶梯;这件事情也将成为他与项羽较量时最大的赢面;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这件事中所得到的结论,最终让老百姓得以消停了近百年。
事情是这样的。
刚到霸上,刘邦把咸阳各县有头有脸的人物全部招了过来,在他们面前,刘邦发表了一次长篇大论的演说,这次演说虽然没有精妙绝伦的语言,却得到了意料不到的效果。应该说,这次演讲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这一次刘邦说了很多,最关键的是这么一句话,“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成于严法,败于严法,从勃勃生机到日落西山。最初的严法,让大秦感受到兴起的荣光,因此极尽所能去专注于刑法;而在专注刑法的过程中,也让法律违背了原有的初衷,最终也让大秦体味了败落的辛酸。从最初的规范体制到最终的严刑峻法,不能不说这是大秦帝国的一个败局。
刘邦本人就是这个败局的受害者。如若不是这个严峻的刑法,自己也不用跑到深山老林里,用几年时间去研究土匪们的生活状态。同时,刘邦也是这个败局的受益者。如若不是这个严峻的刑法,自己也没机会登上舞台中心。
因此在进行这次演讲之前,刘邦很清楚老百姓心中的想法。
这句话的公布,让刘邦真正挤进政治家的行列。他能在以后得日子里,屡败屡战,屹立不倒,这此演讲是其最有力的支撑。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得到了人心。最起码,他得到了关中秦人的心。因为秦人们用行为证明了他们的心——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