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海市蜃楼(1/2)
就在我们目所能及的最远处,天地相连的一线,竟然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宫殿,在紫雾缭绕的山侧,依山垒砌。(23)(wx)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重叠的群楼、嵯峨的殿宇被云雾托起,简直像天宫飘下凡间一般。
就在整个建筑群的最后面,直立着一座宝塔,宝塔巍峨挺立好像通往天界的阶梯,坚实厚重又像镇山的奇宝。那宝塔在阳光的衬托下,金光四射璀璨夺目,随着光照又不断闪烁,给人一种塔在旋转的错觉。
我瞪大眼睛欣赏着美景,同时问身边的小雪:“那是什么地方?咱们要不要去那里转转?”
小雪掏出地图,仔细的看了又看,用手指头在地图上画了又画,才回答我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太久没走这条路了?怎么多了这么个好地方,我都不知道?”见游客都掏出相机拍摄,小雪赶忙吩咐司机停车。
我们都跑下汽车,去远眺那建筑群。
拍了一阵子照片的游客纷纷建议,把车开过去,消费项目自己承担,这么好看的地方不去转转,岂不是白来了?还有几个去过西藏的游客,信誓旦旦的形容,这地方比布达拉宫还壮观。
游客就是上帝,既然提了要求,小雪自然要答应,她站在车门的台阶上,对车下的众人喊:“想去的举手,我看下人数,过半就去。不过事先说好,一切的消费内容,均不在旅游项目里,自己承担。”
话音刚落,除了燕秋和姜漓,所有人都举手赞成,我和胖哥更是跳着高的举了双手。就这么愉快的通过了,小雪马上吩咐司机,转向那宫殿开进。
司机慢慢吞吞的刚上了驾驶座位,燕秋就说:“海旁蜄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
姜漓也笑着说:“出自《史记-天宫书》。”
这俩才女一唱一和的,给胖哥弄糊涂了,就问:“你俩叨咕啥呢?赶紧上车,咱去看看那天宫。”
我听明白了她俩的对话,也知道了她俩刚才为什么不举手,便对胖哥解释道:“她俩说那是海市蜃楼。”我声音故意放大,给胖哥解释的同时,也是告诉其他游客。
顿时间人群一阵躁动,大家纷纷议论,原来那是海市蜃楼,去了也白去,没有实在的宫殿在那里。
海市蜃楼的形成我还是略懂一些的,其实就是阳光折射的现象。夏季戈壁滩上烈日当头,沙土被晒得灼热,因沙土的比热小,温度上升极快,靠近地面的下层空气温度很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这样就形成了气温的反常分布。
这样的话接近地面的下层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的密度大,空气的折射率也自然是下层小上层大。当远处较高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就会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又发生全反射。这时,人要是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本不在那个位置的物体。
那就是说,我们眼前的这个景观,一定是真实存在的,不然怎么会出现景象呢?
我问燕秋:“你历史知识丰富,知道不知道,这建筑是出自哪里?”
燕秋摇头说:“这也是我纳闷的地方,这么大规模的古建筑,应该是世界闻名的才对,可是我却根本不认识,在我的记忆中,就没有一个地方和这里类似。在我的知识领域,这样的寺庙建筑,也就只有布达拉宫了,可是布达拉宫在西藏,而且和这里的建筑风格又不太一样,想不明白。”
我从她的话中找出了线索,继续问:“你说这是寺庙建筑?我怎么觉得像宫殿一样?”
燕秋指着那边对我说:“你看那座宝塔,佛教称为浮屠,浮屠是梵语音译而来的,也就是佛塔的意思。在古印度,浮屠是用来存放舍利,供奉佛像、佛经用的,所以翻译的时候,又叫方坟、圆冢,塔字到了隋唐才创造出来,沿用至今。这塔一共有七层,在佛教中,七层的宝塔是最高等级的,相当于修建了一座巨大的佛像来供养,功德无量呀。”
胖哥接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燕秋点点头说:“对,意思就是救了一个人的命,如同建了一座这样的塔,也是功德无量。”
有塔即是庙宇,有海市蜃楼便有实物,那应该是有这样一座庙宇存在的,可能是燕秋才疏学浅,又或者这建筑过于神秘,所以她不知道吧。
我又问小雪:“在蒙古有这样的佛教建筑群么?”
小雪摇头说:“我去过的地方没有,虽说蒙古也是信藏传佛教的,但是这样的建筑肯定我是没见过。”
我纳闷道:“那就怪了,这建筑谁都没见过,怎么会出现海市蜃楼呢?”
姜漓在旁边说:“古书上说,海市蜃楼是蜃吐气形成的幻想,不存在也能变出来。”
胖哥忙问:“蜃是个什么东西?我怎么没听说过?还能吐气?”
姜漓这个说法,我可是从来没听说过,我就问:“海市蜃楼是因为蜃吐气,所以才叫蜃楼么?”
姜漓点点头笑着说:“孺子可教也,不然为什么叫海市蜃楼?不叫楼台幻境?”
胖哥最爱听这些玄幻的东西,当然他现在对未知事物存在的接受度,也是十分开放,便催着姜漓讲讲这个蜃。
姜漓讲,蜃是一种稀有的龙,稀有是因为蜃的生育方法很特殊。蛇和雉鸡也就是野鸡,在正月交尾,生下一粒很小的蛋。这粒蛋会引来满天的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