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千里之外(1/2)
“启奏圣上,天德军节度使田牟奏报:回鹘侵扰不已,不俟朝旨,已出兵三千拒之。义昌驸马鱼恩奏报,田牟贸然出兵,将回鹘人惊退九十里,招抚之事至此寸步难行。振武军节度使李忠顺奏报,言:回鹘不过是强弩之末,如土鸡瓦狗而已,振武军足以横扫北疆。奏请出站,迎回公主殿下。”
随着中书省的三封奏报,早朝的嘴炮开始了。
因为崔珙被外放,世家门阀遭到不小的打击,他们肯定不会放过抨击鱼恩的机会。听完奏报后,同样出身博陵崔氏的崔弦第一个站出来告鱼恩的状。
“启奏圣上,臣以为田牟能以三千人逼退回鹘人九十里,足以证明李忠顺所言属实。当趁机给回鹘人致命一击,不给他们继续作乱的机会。”
“臣复议!”
“臣复议!”
崔弦话音落地,不少人站出来附和,在他们看来,如今形势再明了不过,皇帝完全没有反驳的借口。他们只需要等着皇帝点头,再趁机状告鱼恩胆小怕事不作为,将他拉下义勇军节度使的位置。
可惜人心隔肚皮,精通人情世故的他们,却没有猜到唐武宗的想法,更没有猜到鱼恩已经给唐武宗上过密奏。
在密奏中,鱼恩把事情说的透透彻彻,既给皇帝吃了颗定心丸,也让别人再没有可乘之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些人一开口又和皇帝背道而驰,失败肯定是必然的结局。
看着皇帝迟疑的脸色,仇士良站出来说:“启奏圣上,老奴以为驸马爷行事没有丝毫差错,倒是田牟与李忠顺有些鲁莽了。”
闻言所有人都是一愣,谁也没有料到一直把鱼恩当成眼中钉的护国公,居然会站出来帮着他说话。
唐武宗可没有刨根问底的功夫,见有人说话正和自己心思,急忙笑呵呵的就坡下驴:“爱卿所言何意?”
看见皇帝喜笑颜开的模样,仇士良嘴角微微抽搐一下,暗道一声好险。还好自己找了个幕僚,不然今天的事情又会惹得圣上不喜,自己本就微薄的圣眷又会被摊薄几分。
心中得意的同时,他急忙顺着皇上的意思接着说下去:“老奴以为,驸马身为招抚使,当然要以招抚为主。如今回鹘人主动投奔,大唐当效仿东突厥先例,将回鹘人收入大唐治下。如今田牟贸然出兵,岂不是让四海蛮夷心寒?还有何人敢主动投奔大唐?”
一番话不只说的有理有据,还正和唐武宗的心思。皇帝一边连连点头,一边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只是四方蛮夷不服教化,狼子野心,若是不恩威并施,难免包藏祸心,小视大唐。老奴以为,当先示敌以强,用大唐天军威严震慑一下他们的祸心,再示敌以恩,让他们诚心归附。”
有了幕僚就是不一样,如今的护国公给人穿小鞋已经从明目张胆变成暗藏杀机。一席话明着是顺从皇帝的心思,实际上也悄无声息的告了鱼恩一状。
他是在委婉的告诉皇帝,驸马行事未免太过温柔。不雷厉风行的给回鹘人点教训,他们怎么能害怕?怎么会恐惧?怎么会听话?
眼看着皇帝又是连连点头,鱼弘志终于坐不住了,急忙出声说:“启奏圣上,老奴以为护国公所言不妥。”
对于他的异议,唐武宗脸上闪过一丝不悦的神色,还以为这位上柱国公和牛党一样,专为反对别人而存在。出于对他这位两朝元老的敬意,才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草原之大,回鹘之少,犹如小鱼在江海中,人人都知道有,却人人难抓。鱼恩苦心积虑的将回鹘人聚拢起来,就是为了能将其一网打尽,所以才迟迟未动手。如果贸然出击,很容易将他们吓跑。一旦回鹘人选择向其它方向迁徙,对于大唐来说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听完这番话,唐武宗恍然大悟,怪不得鱼恩在奏报中说要让回鹘人主动来攻,原来就是为了将他们一网打尽。
眼看着皇帝已经被说动,李德裕急忙给门阀中人使眼色,让他们退回来。
这些门阀中人不傻,知道护国公和上柱国公都帮着鱼恩说话,事情已经不可能再有转机,只能心有不甘的退去。
等他们退去,相爷便站出来,迫不及待的说:“回鹘人擅长野战,不善于攻城。田牟贸然出击,若是有个闪失岂不是城内空虚,给敌以可乘之机?臣以为,当下诏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奋击回鹘,断了他们的去路。再诏令云朔诸羌,北上威逼回鹘,但凡有所得,皆可自取。如此一来,足以将回鹘人围堵在天德振武以北,让其左右不得两全。”
久久未曾说话的皇帝,听到这番话急忙问出自己的担心:“如此一来,岂不是逼着回鹘人攻打振武与天德?”
“圣上放心,振武城有义勇军和振武军在,已经牢不可破,唯独要担心的便是天德城。朔州刺史石雄善战无敌,可派遣他为副使帮助田牟守城,再调左厢将士北上辅佐守城,这般布置下去足以让天德无忧。如此一来,走投无路的回鹘人,唯有投降我大唐一途。”
因为李玉的事情,相爷已经打定与仇士良死磕的主意,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削弱他的实力,在这件事上也不忘借机阴仇士良一把。
经过护国公的提议,上柱国公的异议,相爷的补充,皇帝毫不犹豫的把事情定下来,开始给各路下达命令。
被人悄无声息的阴了一把,护国公的脸色无比阴沉,心中大骂李德裕是老太太靠墙喝稀粥——卑鄙无耻下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