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送神(1/2)
轲比能处处模仿中国兵制,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不说了,坏处就是他作为一军主将,位置实在是太明显了,偏偏那两千具装甲骑的冲这种轻骑兵的效果太好。两千具装甲骑其实已经很强大了,曹操不都说了,“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
官渡之战,双方能拿出来的具装甲骑不过三百出头。
所以,轲比能在混战之中被刘备麾下将领当成大号功劳,来了个斩首行动。
尤其是大家发现自己的战友们都是一个心思,干脆人人都是开弓射箭,想要争功。
柯比能应声而毙,被乱箭射死,身旁掌旗兵士也遭池鱼之殃,被一起射倒,轲比能的大旗立时倒向一旁,鲜卑人群龙无首,被杀了大败。
这一仗斩首万余级,所得军械、旗帜、粮草、马匹等,不计其数。
本来塞外民族马上功夫厉害,逃跑之时总能跑出去不少。换成汉家军队,多是步卒,兵败之时自相践踏,那就要死伤惨重了。
这也是游牧民族打仗的优势,打不过就跑,打赢一次就赚个大的。
偏偏刘备这边还有泄归泥和步度根,本就是鲜卑大人,此刻收拢起降兵来,鲜卑人投降者极多,达十余万众。至于受伤的士卒,自己人当然要带回来抢救,至于能不能救回来是一回事,这个姿态是一定要做的。鲜卑人则直接斩了,免的浪费粮食、药物。
玄德又派出各个五行旗,各自率了骑兵,去扫荡各处的鲜卑、匈奴、杂胡等部落,能抓回来就抓回来,瘦弱的斩草除根后充当奴隶,强壮的就充入五行旗做旗人。抓不回来的,就尽量把他们往北方赶走,利用这个年代寒冷的天气,尽量对他们进行“减丁”。
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姿态,实在是太符合游牧民族的审美观了,再加上许多人都对汉朝心存敬畏,立刻就让刘备在草原上的统治安稳了不少。
此战之后,柯比能一系的小种鲜卑自此四分五裂,再不能对汉朝构成威胁了。
刘备他自己则入住了轲比能的王帐,见到了轲比能的大帐,刘备便是吃了一惊。
“这就是轲比能的大帐?”刘备问道。
柯比能的王廷里面非常简陋,甚至还不如一些普通的鲜卑贵族的住所。自有人在一旁告之,柯比能每次打了胜仗,战利品一定与战士平分,颇得部下拥戴。刘备闻言,暗道了一声“侥幸!”,心中赞叹,这柯比能明显胸有大志啊!就好比汉太祖高皇帝本来喜欢金银财宝,美酒美女,结果入了关中,就
“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了。
还好轲比能死了,不然将来必为后患。
这一次,整编了鲜卑和匈奴还有杂胡的部落,得到了数十万人的丁口,未来只怕能达到百万人。如果刘备能在草原上维持十万大军的军事力量,自然可以将他们全部纳入到汉朝体系中来。甚至可以把他们全部变奴隶,但是刘备没有这个力量,那自然就要好好整编一番,总不能都斩草除根了吧。
所谓统治之道,就是分出等级来,按照刘备“设计”的制度,是一等汉人、二等旗人、三等色目人。
其实,也没什么新意,无非就是把后来元朝的制度给掉过来而已。
元朝和历代入住中原的民族不同,他们是先接受了中亚、西亚地区的制度,然后把这个制度带回了中原。
元朝把人分等级,一等敏感词人、二等色目人,汉人是三等汉。
其实三等汉纯属是汉人往自己脸上贴金,因为色目人不是眼睛有颜色不是黑色,而是各色人等的意思。除了敏感词是一等人,除汉人外的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世界各国人民都是色目人。
刘备反其道而行之,汉人一等,各色人等入选了旗人就是二等,其他全是三等。
旗人自然也是要在内部分出等级的,按照刘备的五行旗制度,担任普通骑兵的旗人就叫称旗人,要求弓马娴熟,敢打敢杀,悍不畏死。
其中五十人的队率,百人的都伯,都是还是汉法。每三百人立为一“牛录”,设一佐领,五个佐领设一参领,五参领立一都统,都统是一旗之主。
最后应该有十个旗,每个旗七千五百人,五行旗共计七万五千人。
汉是火德,所以刘备自率两红旗,刘全、刘豹、泄归泥和步度根各率一旗都统,另外四旗的旗主空缺,以留日后封赏。
无论是匈奴人、鲜卑人还是杂胡部落,不论出身,只以比武来确定,其中最勇猛善战的战士都被刘备收入了五行旗,其他的就充当奴隶。刘备自己要带走一大批,剩下都是给旗人做农奴的。
一个冬天的整编,共得了旗人三万余骑,其中刘备亲自率领的两红旗满编制,共一万五千人,另外八旗皆有空缺。
除了五行旗制度之外,刘备还在草原上放出了终结大杀器……和尚!
这是刘备为了解决草原问题所提出的终极解决方案,当然不是毒气室,刘备是不长胡子,又不是长了小胡子。
他的方案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把各族都纳入五行旗系统,建立统治。第二步关门放和尚,实行清朝的“减丁”政策,除了长子之外,其他的儿子都给老子出家做和尚去。第三步则是“送神”,毕竟草原上生活条件恶劣,很多时候,不出来抢劫也其他的事情可做。
刘备做法就是,给他们指一条明路走,古典时代最适合抢劫的地方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