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燎原之火(求收藏)(1/2)
到了正统元年(公元一千四百三十六年),宝钞泛滥成灾,市面上没有人愿意使用,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周忱向英宗皇帝提出,朝廷当作工资发放的实物,折算成银两发放,英宗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白银由此合法化,迅速占为大明王朝市面上流通的主要货币;
正统七年(公元一千四百四十三年),为顺应白银合法化的大趋势,户部成立了太仓库,太仓库收入除了大米、小麦丝绵绢布、马匹草料折银之外,还有犯罪官员的罚款,盐税、关税、商税等。随着太仓库逐渐成为负担大明王朝财政收支的机构,内库逐浙也演变成为皇帝的小金库,不再起到建国初期时的作用。
从正统至万历年前,太仓库的财政收入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在张居正改革期间,太仓库的收入达到了顶峰,随着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改革的全盘否定,太仓库的收入逐渐下降,尤其是”万历三大征“,几乎耗尽了以往的白银储备,从那以后,太仓库逐渐呈现出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
尤其是在建虏在辽东兴起后,明朝耗费巨资打造的军队,往往在建虏的攻势下“全军覆没”,这对于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明朝财政来说是个极大的负担。万历皇帝于是援引抗倭战争的例子,每亩田加税三厘五毫,这笔税款也就是所谓的辽饷。
胡子睿这下可是头大了,前世在网上看了不少网文,天启皇帝留给自己几百万两银子,魏公公善于收税的呢,看来魏忠贤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啊,难道自己来的是个假的明朝末年。
“军人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一旦‘走投无路’起来造反,破坏性、危险性超过一般的流民作乱;各地的督抚们都认识到军队差饷的危害性,纷纷上书向朝廷索饷,”
李起元“绘色绘影”地道:“陕西巡抚胡廷宴曾经上疏道:‘临巩边饷缺至五、六年,数至二十余万。靖卤边堡缺二年、三年不等,固镇京运自万历四十七年至天启六年,共欠银十五万九千余两。各军始犹典衣卖箭,今则鬻子出妻。始犹沿街乞食,今则离伍潜外。始犹沙中偶语,今则公然噪喊矣。乞将前欠银两速发,以奠危疆,报闻’。”
胡子睿听到公然喊噪一词,知道这就是后世所谓的群体事件了!他不禁心头一惊,大明王朝的陕西省,比起后世内幅员更为广阔,包括了甘肃、宁夏等几个大省,是个与异族接壤的地方;更何况在中国历史上,陕西省本来就是个民风强悍、兵员素质很高的地方,而且陕西省还是个出马的地方,后世李自成、张献忠两大流贼都是以骑兵出名的。
”流贼之祸,起于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辽东四路进兵,三路大溃,溃卒们相率西逃。当时河南抚、道臣截击溃卒于孟津渡口,斩首二十余级,溃卒于是不敢再走潼关这条路线,而是改走山西回延绥,他们迫于军法之威,不敢归伍而选择了‘落草为寇’。“
徐光启也补充道:“庙堂之上,又因为建虏的事情很棘手,朝臣们将精神全部贯注于辽东方面,加之河南抚、道臣曾经将捷报传到京城,于是朝臣们都称陕西一隅不足深虑。臣恐随着辽东形势日益崩坏,逃溃兵增多,而大饥荒也会让胁从者增多,如此一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
李起元摇了摇头,叹道:“玄扈先生啊,你说的都对,但是,现在全陕西的形势已经完全崩坏了啊!”
胡子睿虽然知道陕西现在的形势也很危险,然而他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建虏身上,此刻仍然抱着侥幸的心理问道:“惺原先生,陕西目前的形势还不至于崩盘吧?”
李起元沉吟片刻,”侃侃而谈“道:“学生知道陕西形势危险,曾经建议皇上派人去陕西视察一番,皇上于是派了马懋才去陕西巡视。”
胡子睿摸了摸脑袋,脸上带点好奇的表情道:“请问惺原先生,这个马懋才又是何许人也?“
李起元笑道:”马懋才字晴江,本是延安安塞县马家沟人(今延安市安塞区),天启五年进士,曾经任过湖广副兵备道、礼部郎中等职。此人生得’英俊潇洒‘,‘倜傥不群’,更好得的是,此人聪明机智,文采很好,堪称‘下笔如有神’。”
胡子睿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李起元顿了下,续道:“马懋才将此次去陕西见闻,写了一篇《备陈灾变疏》给皇扇撼计兰勐眄才的这篇文章,读起来‘惊心动魄’,描述手法精妙入神,读后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啊!”
胡子睿脸上带着好奇的表情,追问李起元道:“惺原先生,何不把这篇《备陈灾变疏》的内容详细给孤说说呢?”
李起元整理了下思路,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背诵道:“我(马懋才)本是延安府人士,考中进士后便一直没有回乡,然而我这次回到故乡后,发现延绥一带,早已经不是自己所熟悉的故乡了,原来自从去年开始,延安府已经一年没有下雨了,草木全都干枯萎缩了。八、九月间,百姓争相采摘群山之间生长的蓬草(一种很小很轻的草)来吃。那种草就象麦粒的表皮,滋味非常苦涩。吃下去仅可以维持性命。到十月以后,蓬草也已经吃完了;”
徐光启此时已“泣不成声”,胡子睿眼眶中也有一滴热泪在打转,他强忍着不让眼泪留下来。
李起元用袖子擦了擦眼泪,用哽咽的声音继续说道:“饥民们没有方法只能剥下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