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麻绣(2/3)
。”明微放下碗筷,看看家人,郑重说道:“我在小通物流离职了,我想开个工作室,把这个青麻的绣品开发一下看看。”
所有人都愣了,明宇首先反应过来:“这到是个好事,可以考虑。”说完扭头看父亲,不知怎的,他觉得父亲应该高兴才对。
明秋生眼眶湿润了,这是他藏在心中多年的心思,唐静梅插队到了云溪,结识明秋生后,就将云溪作为自己的一生所在,就是与她一同来云溪的同学都返回北京和天津,她也丝毫没动过走的念头,她深爱麻绣,可是以明秋生这个一辈子的书生、唐静梅一生以家庭为重的性格哪里敢想,女儿明微如能将麻绣传承下去,真可以告慰妻子的在天之灵了。
“这个好,这个好。”此刻的明秋生实在是想不出合适的语言表述自己心中的高兴,只喃喃重复这个好三个字。
“爸,我看我妈留下的绣样上有一些国画的意境,这个是怎么会事?”明微问。
明秋生眯了一下眼睛,仿佛回忆起什么:“有一些是我给你妈妈画的样子,她觉得她师傅教给她的图案太俗气了,就让我画了一些,当时她们厂里好多人问她要呢。”
“妈妈厂子里的人还有联系吗?”明微问明秋生。
“还有一两个人来往,厂子后来被别人兼并,后来依靠厂房做起了房地产,厂里的老人大部分像你妈妈一样提前退了休,我去北京之前在公园还经常碰见他们。”
“那明天我们找找看。”明微说。
第二天开始,明微就在云溪忙了起来。原本因为杜昆晓家在云溪的影响太大,明微虽然和杜昆晓离婚三年了,但是明微回到云溪还是不多出门,但是这次明微将高中的同学查了个遍,找到了两个做丝绸代工的同学。明微将自己的想法说明以后,当下就达成合作意向,明微以合伙人方式确定了云溪工厂加工、设计专利申报、北京工作室统筹销售的整个架构。
明微在昆鹏公司和小通物流的经历让她对企业运作有了自己独到的地方,无论是企业形式甚至技术支撑和设计系统,她都亲力亲为,还能在张敏捷的帮助下写一些不难的代码改进样品设计,同时明微已经想好了北京的合伙人非赵亚卿不可。
明秋生从广场上的广场舞中找到了要找的唐静梅的纺织厂同事,两个阿姨带着明微走纺了纺织厂的许多人,让人惊喜的是唐静梅的师傅还在世,现在已经八十一岁了。明微和父亲、哥哥到老人家去拜访,老人还清楚地记得明秋生和唐静梅见的第一面就是在她家里。明微握着老人的手,这双手因年青时的劳作已经变形,但是当明微拿着母亲的绣样让老人看时,老人一下子激动起来。她告诉明微,麻绣在过去是穷人家的装饰品,但是当年明微母亲把她父亲的画绣了出来,就让麻绣一下子不一样了。
明微和她两个高中同学拿摄像机拍下阿姨们一针一针的刺绣过程,并请了三位阿姨和一位叔叔做她的技术顾问。明微想最大限度保留麻绣的传统技术,她给自己定了个底线:决不能让麻绣规模化生产,只能用于工作室定制销售,所以这对明微的设计能力是个巨大的挑战,不过此时的明微因为有了清晰的人生目标,这些困难是难不倒她的,她迅速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
此后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明微每周三天在北京到昆鹏公司上班,以杜昆晓前妻的身份应付昆鹏公司各类形象工程,剩下的四天在云溪,和合伙人、技术顾问针对麻绣的每个细节进行研究。在云溪的每天晚上,明微还和父亲仔细研究水墨画的特点,她有个想法,想把麻绣和水墨两种元素的结合固化下来,形成一种独有的古朴特质。
赵亚卿对这个计划举双手赞成,明微在云溪时两个人频繁在网上沟通,明微到北京后,就按照赵亚卿了解的情况奔波在各类书店和家俱、纺织、旅游等市场进行调研。赵亚卿先后两次到了云溪,当她看到麻绣样品时,她半个文青的小火苗被烧的火热,连秦刚都奇怪她走火入魔了,每天不知忙什么,害的他好几次临时被命令去幼儿园接小宝,后来干脆有一个多月时间小宝住在奶奶家。
经过调研,她们选择了笔记本的封面作为第一个麻绣成品。当第一个成品放在明微的书桌上时,明微才觉得时间过的好快啊。第一批成品,明微和赵亚卿送给了在北京接触过的文化人,还特地给梁教授寄去了一本,其他分别送给了一些家俱商,让他们摆放在书桌和书柜上面做装饰用,有的家俱商想向她们定少量货试销一下,但明微并没有答应,她想自己的设计能力还不足以开张,同时客户对产品也没有明确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要求,她希望每个作品都是一个故事,能承载一份情意的故事。
明微风雨无阻,疯狂工作,只是每天在深夜时分洗脸的时候,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就会想起苏木,想起他走时候的点点滴滴,想起他拥抱自己时那颗咚咚跳动的心脏,她一遍遍回忆和苏木认识的所有细节,一次次确认苏木对自己的感觉。
苏木走后,不知为什么两人都没有给对方发过只言片语,或许是语言无法表达各自的心思,或许是相信时间能检验彼此的情感,也或许是两个人已经认定对方,只是既然要走向一起的,又何必在意一时的距离和空间呢。
不知不觉,明微转型成了一个创业者,或许她骨子里就有这种东西,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