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出征前夕【二合一】(2/3)
此番讨伐秦国的出兵路线。鉴于不好打搅,蒙仲干脆就走到了公孙竖身边,在与公孙竖相互点点头权当打过招呼后,便一同倾听着田文、李兑、翟章几人的讲述。
跟昨日在军议会上讲述的差不多,此番联军讨伐秦国的路线,总共分为两路,一路从魏国的河东出兵,直接威胁秦国的河西,即华阴、华阳、临晋等地;而另一路则是常规的路线,即路径韩国、攻打秦国的函谷关。
但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细节地方有些出入,比如说在攻打函谷关这条线上,原本一共攻打函谷关的暴鸢,其承担的任务有所改变——在田文的讲述中,暴鸢将率领韩军从宜阳绕道至雒阴,偷袭函谷关的侧面,至于暴鸢在正面战场上的任务,则由齐燕两军取代。
听到这里,蒙仲小声对公孙竖道:“与昨日会议上讲述的,有些出入啊。”
公孙竖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旋即压低声音解释道:“昨夜薛公与奉阳君、大司马商议了一宿,决定稍稍改变原来的策略。”
听到这话,蒙仲顿时就明白了。
很显然,昨日他对田文、李兑、田章所说的那一番话,使得这三位对齐燕两国心生怀疑,因此故意将齐燕两军安排在正面战场。
尽管公孙竖说得很轻,但还是被魏王遫所听到,后者抬起头来,看到了站在公孙竖身边的蒙仲。
蒙仲遂立刻拱手施礼。
见此,魏王遫微微一笑,抬手手微微下压,示意蒙仲不必多礼。
魏王遫的举动,亦引起了田文、李兑、翟章三人的注意,三人不约而同地回头看了一眼蒙仲,李兑与翟章微笑点头示意,唯独田文跟没看见似的,继续向魏王遫讲述他联军的伐秦之策:“……公孙郡守兵出河东,虽这条战线离秦国最近,但考虑到华阳君芈戎便坐镇于阴晋,在下认为多半不能尽全功,但却可以有效地为主军牵制大部分秦国的兵力……而主军这边,关键仍然在于是否能攻克函谷关,只要此关能够攻陷,联军便能攻至咸阳,迫使秦国屈服。”
说着,田文又想魏王遫讲述了联军的汇兵路线。
此番讨伐秦国,魏国兵出两地,一支是公孙竖的河东军,主要任务即是牵制秦国的华阳君芈戎;而另一支则是蒙仲的方城军,根据田文的意思,公孙竖会将约两到三万军队暂时调至蒙仲帐下。
至于出兵路线,方城军径直进入韩国腹地,在韩国境内与河东军汇合。
赵国那边,赵国的军队将经过魏国的河内,继而转到韩国境内。
再加上韩国的军队,这三支军队,即此番联合讨伐秦国的核心主力。
除此之外还有齐燕两国的军队,前者将从东郡进入魏国腹地,继而赶赴韩国与联军汇合;而后者,则借道赵国,最终也于韩国与联军汇合。
据田文估测,魏、赵、韩、齐、燕五国的军队,至少可达到二十万。
倘若再算上公孙竖的军队,此次联军的兵力估摸约在二十五万上下。
不得不说,二十五万军队,而且还都是各国的正军,这已经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了,但考虑到这次讨伐的对象乃是秦国,说实话魏王遫对此并不是很乐观。
他想了想,问李兑与田文道:“奉阳君,田相,二十五万军队,是不是稍稍有点少了?”
可不是嘛,想当初伊阙之战,魏、韩、周三国的军队可是有接近三十万,然而结果却只得了一个惨胜,甚至于,若非魏军中当时出了一个蒙仲,魏韩联军怕是要惨败于秦军手中。
听到魏王遫这话,翟章在旁淡然解释道:“大王,兵法云,兵贵精、不贵多,虽然此次联军估摸只有二十五万左右,但皆是各国的正军,老臣认为这个数量已经足够。……再者,齐燕两国包藏祸心,若我三晋出兵过多,老臣怕到时候难以抽身而退。”
听闻此言,魏王遫徐徐吐了口气,旋即摇摇头正色说道:“燕国无足轻重,齐国的话……寡人觉得齐国应该不至于会冒着得罪我三晋的风险耍什么诡计……田相怀疑齐国欲在联军讨伐秦国期间耍什么诡计,寡人……”
他摇了摇头,表示他并不是很相信这个猜测。
其实想想也对,在魏、赵、韩三晋联合一致讨伐秦国的期间,背弃与三晋的盟约,按理来说只要齐王田地的脑子还正常,就不至于会做出这种事——一口气得罪魏、赵、韩三个国家,齐王田地真觉得他齐国可以以一敌三,对抗三晋?
但蒙仲却知道,齐王田地指不定还真会做出这种愚蠢的决定,其原因就在于这件事背后可能有苏秦挑唆。
然而遗憾的是,有关于苏秦的事,他无法对魏王遫以及田文等人明言,毕竟苏秦乃燕国奸细的秘密一旦走漏,就会直接破坏掉燕国覆亡齐国的计划——在覆亡齐国这件事上,蒙仲作为宋人,他与燕国的立场大抵是一致的。
半个时辰后,待田文、李兑、翟章等人向魏王遫讲述罢联军的战术,纷纷告辞之后,魏王遫当着公孙竖的面,将半块指挥河东军的虎符交给了蒙仲,并任命蒙仲为上将——这正是魏王遫今日召蒙仲前来的主要原因。
至于另外半块虎符,则在公孙竖手中。
片刻之后,待蒙仲与公孙竖一同告辞离开王殿后,蒙仲看向公孙竖时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公孙竖的年纪、资历都远在他之上,且伊阙之战后,也是公孙竖在尽力使河东军恢复元气,结果这次三晋讨伐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