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诸事俱备【二合一】(2/4)
引起秦魏交恶,如此,阿仲你恐怕难向魏王交代。”听闻此言,蒙仲立刻就说道:“是故,我会事先亮明旗号,不欲与秦军为敌,只为庇护无辜的楚民,但倘若秦军主动进犯我方,那就是秦军的不是,我可以号召天下士子声讨秦军!”
不得不说,蒙仲说起“声讨”确实很有底气,毕竟他在儒家这边相当有人脉,邹国的儒家圣人孟子是他的老师,而魏国西河儒门,亦与他关系极好,只要他一声令下,天下儒士势必会群起而声讨秦国。
当然,似儒士的声讨,其实也没多大卵用,毕竟那些儒士,可并非个个都是田章,最多就是写几篇声讨秦国的檄文,让名声本来就不怎么好的秦国变得更招人嫌罢了。
但往大了说,这些声讨未必不能促成新一轮的「合纵伐秦」,至少齐国会乐意参与到针对秦国的事宜当中,倘若秦国过于我行我素,齐国说不定就会拿这件事作为把柄,号召天下诸国共同讨伐秦国。
因此,蒙仲觉得秦国多少也会有所顾忌。
听了蒙仲的话,蒙遂附和地点了点头,但旋即便提出了他的疑虑:“阿仲,你所说的确实可行,但我认为,首先应当确保我方城不会遭到秦军的报复。……秦军刚刚打下一座城池,你便带着人马去接收那些逃逸的楚民,仿佛秦军为我方做了嫁衣,换你是秦军的将领,你想必心中也会火大。因此我认为,你若想要从秦军手中抢人,首先得拥有使秦军忌惮的武力。而我方城,目前就只有千余骑兵,五千余尚可一战的士卒,这点兵力,是远远不够的。”
听闻此言,蒙仲微微点了点头。
旋即,他忽然眼睛一亮,说道:“对了,郑奭、蔡午二人,他们不就驻军在「许地(许昌)」、「郾城」一带么?我可以写一封信给他二人,约二人与我方城一同组织一场演习,对了,还可以叫上宛城的韩骁,如此一来,咱们这边就能凑起三四万军队了,这足以让秦军有所顾忌。”
“这个……”蒙遂皱着眉头沉思着。
他并不怀疑郑奭、蔡午二人是否会卖蒙仲这个面子,毕竟在伊阙之战后,这两位军司马就对蒙仲颇为信服,问题在于大梁那边——大梁那边是否会允许这件事呢?
在蒙遂提出心中的顾虑后,蒙仲笑着说道:“只是一场方城、许地、郾城三地的联合演习,目的在于提高三军魏卒的作战能力,练兵,本就是军司马的分内事,何须请示大梁?”
听了这话,蒙遂颇有些惊愕地看向蒙仲。
但不可否认,蒙仲确实说得没错,只要到时候秦魏两国的军队没有打起来,那么蒙仲就算召集了三四万军队在宛地一带活动,那也只是魏韩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纵使是田文也没办法拿这件事针对蒙仲。
对许地、郾城两地的守将郑奭、蔡午两位军司马亦是如此,只要他们能确保许地、郾城依旧如平日里那般风平浪静,就算他们把麾下军队带到方城这边为蒙仲助威,也确实可以用“练兵”搪塞过去。
无论是《周礼》还是《魏律》,都没有硬性规定军司马就必须在驻守城邑的附近操练麾下的士卒。
只要别太夸张,比如说将河东的公孙竖、魏青、窦兴等人请到相隔近千里外的方城来“练兵”,就不会有人多说什么。
而许地、郾城两地距离方城,不过三百里左右而已,纵使不下令急行军,五日之内也可以抵达,谈不上什么遥远。
想到这里,蒙仲立刻写了两封信,派人分别送往许地与郾城,交给两地的驻军司马,即郑奭与蔡午二人。
仅过两日,郑奭与蔡午便收到了蒙仲的书信,后者在信中邀请他们到方城、叶邑喝酒。
军司马级别的将领,本来私底下就有来往,比如唐直与焦革,一个驻军在邺城,一个驻军在防陵,但还是隔三差五就聚到一起喝酒,郑奭、蔡午二人亦是。
甚至于,以往与郑奭、蔡午交好的,还有几位驻军河南的军司马,只可惜那几人在伊阙之战中战死了,虽然大梁近期又委派了新的将领出任,但终归还未与郑奭、蔡午二人走到一起。
在收到蒙仲的书信后,郑奭便前往郾城与蔡午聚了聚,见彼此都收到了蒙仲的书信,心中更是欢喜,当即将军中事物托付于心腹,带着几名近卫便直奔方城。
不得不说,倘若是其他人邀请,郑奭、蔡午二人多半还要权衡一番,再看看是否与对方合得来,但在蒙仲面前,他俩可不敢、也不会摆什么架子。
毕竟他们都明白,区区一个「方城令」根本不足以体现蒙仲的才能,后者完全有能力出任河东守这样职务——说不定蒙仲就是下一个庞涓!
是的,河东魏军有公孙喜,河内魏军有翟章,而河南(颍南)的魏军,他们亦有他们的骄傲,即曾经横扫周边诸国的魏国名将,庞涓!
为此,郑奭与蔡午曾私下欢喜谈论,河东错失蒙仲,以至于魏王将蒙仲封到方城,这莫非就是他颍南一系魏军崛起的预兆?
至少在郑奭、蔡午看来,蒙仲完全有能力匹敌庞涓!
由于郑奭、蔡午二人途中着急赶路,仅过了两日,他们便双双抵达了叶邑,然后沿着大道来到了方城。
他二人来得这么快,完全出乎蒙仲的意料,毕竟他在信中邀请郑奭、蔡午前来做客,只说在这两位军司马方便的时候,又不会规定什么日期,没想到那两封信送出才过了五日,这两位军司马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