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十一章 鹿死谁手 第一节(1/4)
大汉国光熹元年(公元189年)八月。
天子和太后下旨,同意车骑大将军李弘所奏,任命蔡邕为并州刺史,许劭等人为并州各郡太守,同时督请李弘尽早北上远征大漠。
李弘得知宫内中常侍及中常侍以下的各级宦官都已被免职赶出皇宫,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随即以八百里快骑急书远在幽州的太尉大人刘虞。
他先向刘虞解释了一下自己南下河东的目的和洛阳今日的局面,以及天子命令自己远征大漠的事。然后他恳求刘虞立即命令奋武中郎将公孙瓒和渔阳校尉田楷各自率部出渔阳城和卢龙塞,向燕山方向做出攻击姿态,以牵制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的兵力,配合北疆大军远征大漠。他和刘虞约定在八月十五发起攻击。
李弘同时密令建威将军徐荣、振威将军麴义、扬烈将军张燕在八月十五同时出境攻击。命令奋威将军鲜于辅率军从云中军的沙陵湖出发,于八月十五赶到五原郡的高阙,带着大军的粮草辎重随后跟进。
左将军皇甫嵩的回书送到了大营。皇甫嵩在书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李弘此次率军南下给大汉国造成的巨大震荡和冲击,尤其是李弘以重兵胁迫天子践踏皇权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大汉天子的神圣权威。皇甫嵩说,大人今日之所为必将为后人所仿效,其祸害之深远将直接影响到大汉社稷的稳定。大人不能只为北疆考虑,更要为整个大汉国,要为当今天子考虑。大人南下虽然名义是为了铲除奸阉稳定朝纲,为了大军远征没有后顾之忧,但实际上大人是为了开疆拓土,是为了自己能建下万世功勋青史留名。远征大漠耗费惊人,需要倾尽全国之力,这对国力衰竭的大汉国有什么好处?大人为大汉国穷困的五千万百姓的将来想过吗?
皇甫嵩在书信中说,奸阉远离朝堂,并不能说明洛阳局势就能迅速转危为安。要彻底铲除大汉国这股根深蒂固的势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段时间,一个过程。所以皇甫嵩认为,此时北疆大军不是远征,而是应该继续屯兵黄河以北,继续对洛阳保持强大的威胁,以武力保证洛阳动荡的政局慢慢稳定下来。等到洛阳真正稳了,国家诸般大事正常了,大人再率军北撤,再远征大漠也不迟。大人此时远征,不但会让南下的诸般努力尽数化为泡影,还会加剧洛阳的动荡,让洛阳的形势更加混乱。大人既然已经率军南下,就应该将错就错,先彻底稳定洛阳,再图他计,而不应该半途而废。
皇甫嵩显然是不同意李弘远征大漠,但他知道自己一个人拦不住李弘,也无力阻止李弘北征的步伐,所以他在书信中给李弘提出了一些大漠作战的忠告。皇甫嵩知道李弘一向喜欢兵行险着,他希望李弘进入大漠后放弃这种用兵方法,而是改用稳妥有效的作战计策。皇甫嵩说,你的对手是慕容风,你的战场是两千里的大漠,你想取胜,就一定要记住不要兵行险着,要稳步推进,步步为营。
李弘把皇甫嵩的书信看了又看,心里委决不下,彷徨无计。
自己南下虽然有不对的地方,但自己有满腔苦衷,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自己如果不以兵威逼洛阳,北疆就要受到天子和朝廷的掣肘,几百万灾民的生存怎么办?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自己也只有行此下策,但这样一来,真的像皇甫嵩说得那样会给大汉国造成严重的危害吗?
随着形势的发展,万金堂的钱财会迅速耗尽,如果不趁此良机尽早远征,以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另外,要想让迁入边塞的灾民安稳无忧的屯田戍边,就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北疆,而稳定北疆的前提,就是要把屡屡南侵的鲜卑人彻底赶到极北的大漠深处。也就是说,为了北疆的几百万灾民能够生存,自己必须要劳师远征,但这样做真的会象皇甫嵩说得会给大汉国造成深重的灾难吗?会让更多的大汉百姓陷入苦难吗?
李弘默默地走在飘飘扬扬的小雨中,徘徊在泥泞的黄河大堤上。天上低沉的阴云和四周蒙胧的雾霭就象他此刻的心境一样,惆怅而忧郁。
此刻,洛阳会不会象自己想象的那样在大将军的铁腕整治下迅速稳定下来吗?太傅袁隗和其他的大臣们会放弃对国家权柄的争夺,全心全意地和大将军一起辅佐天子和太后,鼎力支持自己的远征吗?今天洛阳的局面是我一手促成的,本来京中的三方权势互相争斗勉强可以维持平衡,但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方权势独大,一方受到制约,一方被赶出了朝堂。在这神情况下,大军离开后,洛阳会不会更乱?会不会爆发士人和大将军之争?我到底能不能远征?
李弘不得不承认皇甫嵩说的对,自己虽然担心许多问题,但远征大漠建下赫赫功勋的念头却象利箭一般深深地扎在自己的心里,那种炙烈的**就像刻骨铭心的疼痛一样让自己无法呼吸无法挣扎。自己从北疆杀到西疆,再从西疆杀到北疆,这个念头无时无刻不在缠绕着自己。今天终于有了这个机会,怎能放弃,自己又怎肯放弃?即使洛阳现在就乱了,自己也会迅速杀进洛阳然后调头北上。
李弘终于下定了决心。
李弘回书皇甫嵩,感谢皇甫将军的教诲,同时,他恳请皇甫嵩和京兆尹盖勋在自己远征期间,竭尽所能从关中方向给自己提供粮草辎重。即使洛阳出事了,也要保证远征大军所需。李弘说,此战若赢,至少可保北疆十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