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军职制度演变 转载(4/9)
,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卫将军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辅国大将军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镇军将军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征东将军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北将军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魏文帝时位次三公,吴蜀亦置。
征南将军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西将军东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东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左将军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右将军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前将军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横江将军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护军将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安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平南将军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征虏将军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后将军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武卫将军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奋武将军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建威将军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振威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军祭酒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昭德将军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魏置,为第五品
建武将军曹魏置,第五品。
扬武将军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平戎将军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虎威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辅国将军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安远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破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讨逆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荡寇将军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牙门将军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偏将军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平东将军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北将军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奋威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折冲校尉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惇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越骑校尉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督军校尉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赞军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昭信校尉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儒林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