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 23 章(1/2)
何小丽没有注意到付欧的异常, 跑到他面前庆祝了一番, 却见他面色沉重,她闹不清东南西北, 还傻乎乎的安慰他“没事, 我不相信那个陈主任能只手遮天。”
付欧本来有些担心自己跟她的差别增大, 她会跟以前不一样,但目前看起来,还是那个没心没肺的何小丽嘛。
既然得到了消息,本来想早走, 但被李书记留了下来问了一会儿话。
李书记看到何小丽的举报信的时候,简直是震撼
前任班子之所以被调查, 就是因为贪污腐败和纵容下面的人投机倒把这些事情。
近隔壁县因为旱灾缺收, 市里派人去调查的时候就发现黑市流入了大量的粮食, 数目达到上万斤左右,恰好这个, 只有蔡县没有受到洪水灾害, 自然蔡县就落入别人眼里。
因此临时委任李书记上任才调查这件事情。
李书记来这里的时候也预料到这件事情很难查,没想到从大河村这里找到了突破口。
当然都是孙有才贪污及投机倒把的事情,万万没想到, 孙有才的胆子已经大到了这个地步, 将大河村多年来应该发给村民的粮食,自己偷偷倒了出去, 卖到黑市赚高价钱。
而公社那边因为孙有才每次交粮都十分积极, 还给他颁发了优秀社员的称号。
这不是瞎了眼了
数万斤的大米, 居然从一个小村庄的人的口粮里面克扣出来,这简直让人觉得难以想象。
据李书记了了解,虽然没有何小丽预估的那么乐观,撇开一些自然的因素不讲,队里每年产出的大米有四十万斤左右,油菜一万五千斤,棉花也有两万斤,按大河村的标准,每年交上去的公粮大概是十五万斤,油菜五千斤,棉花五千斤左右。
富裕出来的东西,除了要帮扶五保户烈士家属军属以外,按照县里的标准,这些东西分到各家各户手里,每个月人均至少有斤粮食可以吃,并且,这个数据是包含了不是劳动力的小孩的。
按照大河村目前不满十二岁的小孩的数量来看,分到壮劳力手里的粮食,绝对不低于斤月,劳动妇女的粮食,不会低于/月,知青不论户籍,都应该是随着村里的正常劳动力分的,也就是说,像何小丽这样的,一个月至少能分到斤大米和八两油,而王有志这样的,一个月也大概有斤大米和一斤油。
当得知何小丽一个月的口粮只有六斤大米半两油的时候,李书记还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个标准比的时候还低,也幸好大河村面前有河,背后靠山,能从河里山里捞来不少的野物,索性这么多年都没饿死人。
否则按这个标准吃粮食,队里的人还有力气干活才怪了。
当然李书记也有觉得奇怪的一“这么多年来,为什么没有人向县里举报这件事情,不是你写举报信,我可是一都不知道实情。”
对于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叔叔,何小丽心理还是存着很多疑虑的,这个年代的人,因为生存环境恶劣,多少存在了一些防范心理,到了几十年后她再看看今天的这些人,还是很理解他们的种种行为。
他们爱存着东西,煮饭总怕不够,也是因为从这个年代走过来,吃不饱,没有足够的物资可以使用造成的后遗症罢了。
她想了想,既然举报信都交了,所幸还是说了吧“您要知道,大河村偏远,要不是这几年矿区通了车,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去过县城,像我父亲这样的人并不多,因为老一辈的思想,村民还是觉得队长比天大,概因这个地方的人,这辈子或许都没见过您这样大的领导呢。”
她这话纯粹是拍李书记的马屁,反倒惹得李书记不好意思起来,摆摆手示意她不要继续说下去了。
何小丽于是把昨天晚上遇到孙成才一事说了出来,当说到孙成才两次都要孙家的子弟检查何小丽所隐藏的大石之后时,连李书记都捏了一把冷汗,如果那天不是孙振误打误撞的出来,加上付欧及时出现叫何小丽躲避,只怕何小丽现在能不能出线在学校的考试现场都难说了。
说道这里,李书记看了看付欧,虽然他很沉默,但看得出来,受到过高等教育,他习惯性的先收集完所有的讯息,才开始发言。
他喜欢这样内敛不张扬的年轻人,有知识有文化,本来就不该是他们被打击的理由。
“多亏了你及时出现救了小何同志啊,你叫什么名字,毕业于什么学校”
“应该的,李书记。”说完这一句,付欧脸上有些热“我叫付欧,今年二十二岁,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后在国防工委研究所上了半年班,再之后被分配到大河村的盐矿场进行学习。”
说是学习,其实就是另类的知青下乡的意思,只是知青一般都是初高中生,像他这样的大学生并不多。
还是个大学生啊,李书记听说过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在解放前,这个学校就开始为华国培养通讯人才,到了毕业以后,军队里面的优秀的通讯兵,还可以通过保送的形式去到这个学校进行再学习。
来以后,自然会被人高看一眼。
李书记不由得多看了这个年轻人几眼,虽然没有问过付欧的家事背景,但成分多半也不太好,否则也不会被调到这里来了。
但他从小没读过什么书,靠着军工才一步步爬到这个位子上来,后来虽然也学习,但也觉得不如年轻时候学东西那么容易了。
因此他内心十分尊敬有知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