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被迫流浪(1/2)
十八世纪,四月下旬,一个清晨,黑龙江与支流逊别拉河的交汇口。
温暖的春风,一连吹了几天,河流还没有解冻。风住了,阳光明媚,高处的冰雪融水,汇成了一条条小溪,在黑龙江的冰面上流淌。
突然,冰面发出了石破天惊的炸响,浑然一体的冰,挣脱了相互之间的牵绊,分割成了大小不一的冰排和碎冰,如脱缰的野马,在汹涌的江面上,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下游冲去。
冰排的挤压声、撞击声、碎裂声,与江水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摄人心魄。
岸边的动物,听到巨响,全都胆战心惊,向密林跑去。
这就是黑龙江流域,难得一遇的“武开江”。
黑龙江流域,河流的封冻期,长达五个月,这期间,冰层下的鱼,无法找到食物,只有消耗身上的脂肪,时间一长,鱼肚子里的杂物,就排泄得干干净净。
河流解冰以后的鱼,当地人称为“开江鱼”。
开江鱼的肉质,非常紧致,善于捕鱼的赫哲人和达斡尔人,将开江鱼除去内脏,用逊别拉河水加盐清炖,起锅时,再撒些野山葱,扑鼻来而的清香,鲜美可口的味道,使两个嗜鱼如命的民族,欲罢不能。
震撼的开江仪式之后,不断有草鱼、狗鱼、哲罗鱼等鱼,被江水和冰排抛到岸上。当地的人和等动物,都欢心鼓舞,开江鱼的盛宴,由此拉开了序幕。
有经验的赫哲人、达斡尔人,闻风而来,带着渔具和简单的生活用具,开始在江边捡拾鱼儿,只有等冰排消失以后,他们才能用船捕鱼。
等来了美味的开江鱼,母棕熊熊姑,却伤心欲绝。
上月底,熊姑从冬眠中醒来后,急需补充营养,由于美味的开江鱼,让它念念不忘,其它食物在嘴里,都索然无味。
这些日子,每天早上,它带着上年出生的两只小熊熊壮和熊武,来到逊别拉河与黑龙江的交汇口,察看河流是否开江,这几乎成了它每天的必修课。
不过,随着天气慢慢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江面上的冰也越来越薄,熊姑为了安全,再也不去冰面了,而两只小熊却仗着体轻,依然喜欢在冰面上嬉戏。
开江以前,熊壮和熊武还在冰面上玩耍。
熊姑只见过温柔的文开江,没见过声势浩大的武开江,听到巨响,它本能地向森林跑去,但很快想起了,它的两个儿子还在冰面上。
当它回过头来,看见熊壮和熊武,已经摔倒在一块巨大的冰排上,冰排飞快地向下游冲去。
熊姑急疯了,一边沿着沙滩拼命地追赶,一边伤心地呼唤小熊。冰排没跑多远,熊武就被抛入水中,被锋利的冰排撞得血肉模糊,顿时失去了性命。尸体顺着湍急的江水,向下游冲去。
熊壮趴在冰排上,见弟弟被抛入水中,赶紧将身子挪到中间,同时发出了恐惧的低吼声。
看到这一幕,熊姑瘫坐在沙滩上,再也没有力气了。
傍晚时分,战战兢兢的熊壮,被抛在了两百多公里外的下游,一个狭窄的弯道岸边,远处便是巍巍的小兴安岭。
冰排在岸边,堆起了十多米高的冰山,如一块块透明的断碣残碑,为萧索沉闷的冬天,铺排出一场盛大的葬礼。
空气中,弥漫着开江鱼的香味。离岸边不远,篝火正旺,赫哲人为了捕捉开江鱼,专门搭建了撮罗昂库,这是一种临时的尖顶窝棚,上面苫盖着草。
此时,他们正用木锅煮开江鱼,同时就着篝火,一边烤鱼一边喝酒,庆祝开江日子的到来。
赫哲人过着渔猎生活,饮食器具基本上就地取材,以小兴安岭的桦木或桦树皮制成,木锅、木盆、木勺、木碗、木桶等一应俱全。这些木制器具,轻巧耐用,便于搬运,非常适合赫哲人的渔猎生活。
用木锅煮肉时,他们将锅放在一边,将洗干净的鹅卵石,用火烧烫后,放到木锅里,热量便从鹅卵石传递到水中,鹅卵石温度降下来后,又拿出来继续烧,反复多次,肉就煮好了。
赫哲人带来的狗,正被鱼香味吸引,和主人一样,全都围在篝火前。熊壮摔在岸边的声音,被江水的咆哮声,以及冰排的撞击声、破裂声淹没了。
不时有活蹦乱跳的鱼儿,被冰排带到岸上,饥饿的熊壮,从惊魂中清醒过来,开始在岸边捡鱼吃,由于鱼多,它很快就填饱了肚子。
吃饱以后,它来到沼泽地后面的山坡,找到了一个托盘儿灌木丛,刚想钻进去睡觉,一对松鸡从里面冲出来,吓了它一跳。
平时,松鸡栖息在树上,只有发情期和繁殖期,才躲在灌木丛。
露水很重,灌木丛湿漉漉的,熊壮又是第一次离开妈妈身边,难以入睡。不一会儿,篝火那边,传来了口弦琴的声音,节奏轻松明快,在口弦琴的伴奏下,一个赫哲男子开始唱《开江鱼》:
达子香开红又粉,
稠李子花白如雪,
黑龙江面开冰花,
靠水吃水赫哲人,
盼来美味开江鱼。
鳇鱼鲟鱼哲罗鱼,
鲤鱼狗鱼草根鱼,
一年之计在于水,
吃不完的开江鱼,
穿不完的鱼皮衣!
兴奋的歌声中,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与浓郁的鱼香味和酒香味,混合在一起,使赫哲人的营地,充斥着节日才有的气氛。
熊壮与妈妈失散了,又失去了弟弟,正沉浸在悲痛之中,听到赫哲人欢快地歌声,心里更加凄凉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