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我要杀人!(求收求推!)(1/2)
事情的发展正如苏启所料,暴露之后,其他势力并未派高手过来找麻烦,一个二个稳如老狗,仿佛没瞧到盘踞在汝阴郡的人教一般,其实都暗里都关注着呢。
杨广做出的应对,也和苏启所想一样,未派兵直接过来攻打,而是遣了使者到汝阴郡探查情况,准备削弱汝阴郡实力。
苏启自然是把派来的使者安排得“舒舒服服”,快乐得连杨广同志交代的任务都抛到了脑后,反倒帮着苏启欺瞒杨广同志,当真是“此间乐,不思蜀也”!
但苏启也付出了一些代价,他主动上交了不少粮食,用这种方式来安杨广的心:大佬,你看,我把粮食都送你了,证明我们是没有反意的,我们只想做一群安静的良民。当然,人是不可能给你的。
也许是见苏启比较的“乖顺”,杨广同志也没再深究,只要汝阴郡现在没明目张胆的反了,他暂时能忍受。
可苏启这一通操作,却深受一群围观“群众”鄙视,这特么跟他们想看的剧本不一样啊!
杨广,那是一个暴君,他是在剥削你,是在压迫你,你丫应该跳起来主动反抗他啊,怎么能这么怂?做人的骨气呢?
苏启当然懂这些人的想法,可是……笑话,老子岂能如你们的愿?
两个月,就这般被苏启成功拖了过去,还真给苏启等到了王薄起义,看来他这只蝴蝶扇的风还没将这段历史扇飞。
十月,王薄于sD长白山起义,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问世,引得天下震动,众多本聚在汝阴郡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了过去。
起义第一人啊,肯定比苏启这“怂包”更受关注。
这让苏启内心十分感激王薄,真是个吸引火力的好同志啊,这起义来的真特么太是时候了,苏启甚至想当面给王薄送上一面锦旗,上书亲笔写的四个大字——“起义先锋”!
要是没王薄主动先跳出来起义,苏启只得安排人教人员在其他地方发起起义了,可用自家人吸引火力,哪有别人去吸引好啊?
王薄这既帮苏启吸引了火力,也担起了首义的大任,苏启怎能对他不感激呢?
苏启都准备以后在编写历史书,将这段历史写进去时,把“起义先锋”这个外号给王薄同志坐实了。
这是王薄同志的功劳,容不得抹黑。
王薄起义了,影响巨大,可让天下人感到古怪的却是——杨广的反应!
按理讲,对任何一个君王来说,这种起义都是绝不允许的,这是在zào fǎn,是给王朝挖坟,必须要严打,要即刻派遣军队进行剿灭,不诛灭起义者九族,决不罢休。
尤其是这种首义者,不将之挫骨扬灰,怎能震慑住其他人?
可杨广居然没什么大的反应,继续该运粮运粮,该调军队调军队,该征发民夫征发民夫,虽然也下达了剿灭命令,却只是命当地驻军围剿,明眼人都能看出,杨广是没把心思真正放在这场起义上。
有了王薄第一个跳出来zào fǎn,什么刘霸道、高士达、张金称、翟让……都先后发动了起义,大大小小的起义如星火般在大隋的土地上燃烧了起来。
然而,杨广依旧似乎没看见,固执地调兵运粮,准备明年初对高句丽的大战。
其实,若杨广将囤在涿郡的大军分一部分出来镇压起义,大隋即使要完,估计也得还要好几十年。
但杨广的思维,是先攻下高句丽,再回头收拾国内。
到时,携着平灭一国的大胜之势,杨广面前的一切敌人都会被撕碎,什么世家门阀、什么农民起义、什么盘踞在汝阴郡的势力,都将被他杨广碾压成灰!
在这风起云涌、时代大幕开启的时候,人教内部也讨论过,是否要马上起义?
少部分激进的人表示,这是起义gāo cháo来临的时刻,人教应抓紧时间,早点打出自己的旗帜,方能占据先机。
可多数人还保持着头脑冷静,认为大隋实力并未削弱,人教实力薄弱,这不是一个好的起义时机,应该趁大家目光移开的这段时间,努力搞发展才是正道。
开会时,两派争论不休,各陈己见。
起义派认为,先打出旗帜,也可以搞发展啊,占据了起义大义,还能吸引更多人投奔。
发展派则认为,这不行,有起义大义,虽然能吸引人过来投奔,但能吸引来多少人是个问题?而且会招来隋军攻击,现在就表明态度与大隋对抗,对发展很不利。
在争论中,起义派的观点一个个被驳倒,大家都认识到,人教不能够现在打出旗帜起义!
人教这几年都是在培养人才,研究能够在这时代能够使用的机械设备,现在已颇有成果,又接收了十几万灾民需要消化,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蜕变时期,不能搞大动作。
何况,人教的兵力、物资等都不足,特别是粮食储备,支撑不起。
苏启将粮食送给杨广的原因,也正在此。
这时代,军队的组成单位是人,当兵打仗也是要吃饭的,苏启把粮食送给杨广的潜台词就是:我们都没粮食了,一时之间,也zào fǎn不起来。
杨广也秒懂,很有默契地对汝阴郡“视而不见”,连让汝阴郡提供民夫也没提。
于是,在四处起义的时候,原本被认为会是第一个跳出来的汝阴郡势力居然安静地蛰伏了下来,闷头似乎不知郡外事,一心只搞着自己的发展。
对人教来说,各处起义虽然吸引走了许多势力的注意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