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正灵决(2/2)
沉淀下来,只不过这个过程张正自己无法看到而已。直到鸡叫三遍,东方泛出鱼肚白的时候,张正才从入定中醒了过来。睁开眼睛后,活动一下筋骨,之前的疲惫竟然一扫而光,身上再次充满了力量。
“哎呦,这正灵诀还真管用啊,它和凝神诀简直就是绝配!”张正心中很是欣喜。
此时的张正已是精神饱满、睡意全无,索性就穿上衣服,轻手轻脚的打开了房门。站在院子里,清凉的晨风扑面而来,让他感到精神一振。
一夜的静坐之后,张正竟有了耍一下拳脚的冲动。想到还没起床的老爸张红军,张正怕弄出的动静太大吵醒了他,就出了家门,来到南山竹林里的一处空地上。
这里环境清幽,少有人来,平时张正也都是到这里来练拳的。
跨步站好,双脚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双手带动双臂慢慢抬起,同时左脚跨出……一套太极拳就绵绵不绝地施展了开来。
道家讲究性命双修,所以大多练的都是内家拳,像太极、八卦、形意之类的。所谓的性命双修,就是既炼体又修性,追求的是身心平衡,这种拳法每一个招式除了有技击的作用外,还渗透着一些文化,像传统的哲学、养生学、医学、美学等等。
也正因为其内涵丰富深邃,内家拳要想练出名堂是比较难的,不下上一二十年的苦功夫是不成的。个中关键就是其形易学,其神难备,一招一式比葫芦画瓢容易,但每招每式所包含的关窍,却是需要水磨石的功夫,一点一滴去琢磨体会的。
这也就有了“少林三年满场飞,太极三年才入门”的说法。可凡事有利也有弊,内家拳虽然难练,但若是资质高、用功勤者,达到大成通明之后都是极其厉害的。一个好的内家拳手,平时看似松松垮垮,一旦发力却势如山岳,拥有开碑裂石之力。
本来张正跟李长庚学太极,满打满还不到两年。还处于打基础、学架子的阶段,严格说还没有入门。
可如果现在有一位太极大师看到张正打拳,一定会大吃一惊,这哪像是初学乍练啊,分明是有着相当功力的练家子啊。
只见他拳架端正,形体舒展、大方,动作时快时慢,发力干脆,如爆竹炸响,运转绵柔,如灵蚕缠丝。整套动作动静结合,气息绵绵不绝,一气呵成,隐隐透着一股轻灵飘逸之感。
衡量太极打得好坏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放松和入静,可以说松静的要求贯穿了太极的始终。
因为只要将放松和入静有效地融入招式中,就能起到培养锻炼内气的效果。所谓内气即中医所讲的元气、中气等。它是人体活动的动力,是一种能量,内气越充盈,人的活力就越旺盛。
另外,太极还是一项技击性很强的运动,不过跟别的拳法处处讲求先机不同,它要求的是后发先至。也就是说在对方出击后,借对方来力作出应敌反应。即“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这些都要求,习练者的神经中枢高度集中,骨骼肌肉充分放松,以达到神经、肌肉的高度敏感性,在与对方交手时能抓住到对方哪怕很小的劲路变化,并借力发力,从而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级功夫。
因为昨天晚上的入定,张正现在全身就处于一种松静的状态,招式挥洒之间,自然就流出一种,平心静气,物我两忘的状态,从这一点也可以说,张正已经初窥到了太极的神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