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代农家子的野望 二(1/2)
沈念刚进家门,就听见父母那屋隐隐传来林招娣的哭声。
“娘,出了什么事儿?您怎么哭了”
林招娣赶紧抹了把眼泪,不愿让沈念看到。“娘没事儿,你这是刚从河边玩耍回来了?”
沈念听出了母亲不愿意跟他一个小孩子说,便也顺从的没再接着问。既然是跟大伯娘吵架,左右不过是因为自己读书的事儿。
最近这几天,两妯娌因着这事儿闹出了挺多不痛快。
王玉兰觉得家中没必要再多供一个孩子读书,只要自家的两个哥儿考个出路出来,还能不照顾小叔一家?王玉兰自认为不是小气的人,倘若孝哥儿和顺哥儿以后发达了,肯定不会忘了提携念哥儿的。再说了,念哥儿有自己儿子的天分么?就连私塾的老师都夸孝哥儿和顺哥儿读书读得好。
这沈大岩和林招娣俩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非要这般浪掷公中的钱?这钱可是自家汉子辛苦挣来的,又不是大风刮来,凭什么给那两口子白白糟蹋了?因着咽不下这口气,王玉兰没少找林招娣的茬儿。
沈念知道母亲为了自己受了很多委屈,便细声宽慰她。“娘,别哭了,儿子一定好好读书,念出一个锦绣前程,到时候给您挣个诰命回来。”
林招娣一时又惊又喜,儿子这么孝顺,又肯下了劲儿读书,自己还有什么可伤怀的呢?可是他小小年纪,从哪知道给母亲挣诰命的话来的?
她急忙将沈念搂入怀中,悄声问道:“念哥儿,你从哪里听说这话儿的?”
“娘是说给您挣个诰命回来的话?戏文里不都是这么唱的么?那些相公们考上状元后都得给自己母亲请封诰命呢!”沈念此时也不得不佯装成一个天真孩童般解释道。毕竟自己现在这具身体才不过五岁罢了,像这样的话也只能是道听途说般听别人说的。
林招娣这才放下心来,只心里实在疼极这孝顺的孩子,又心疼自己儿子没有投生到大户人家有个好命,只能养在这农家小院里受苦。
窗外树影婆娑,皓月当空,更衬得屋里这母子间的情深。
“哎~”林招娣只得将心中未尽的话语化作一声叹息,一片浓浓的舐犊情深随风飘散在这小小的农家院子里。
翌日沈念早早地便起床。
今天是沈念正式拜师的日子,沈大岩和林招娣夫妻俩也早就起来了,将拜师所需的束脩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确认,生怕漏掉了一个。
“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肉条……”林招娣一边喃喃数着束脩六礼,一边把给沈念缝制的书袋递给他。
“谢谢娘,我会好好读书的。”
沈念带着一片慈母心意和沈大岩一起出发去了镇子上拜师。
同行的还有两位堂哥,沈孝与沈顺。
一路上,沈大岩这个做父亲的更加紧张和激动,沈念自己这个要去拜师的人反而没什么忐忑的。沈大岩看着两个侄子,不由得开口道:“孝哥儿、顺哥儿,以后在学堂里要烦着你们多多照顾念哥儿了。”
“应当的,叔不说我们也会多照顾弟弟。”王玉兰虽有自己的一些小心思,可从来也没在两个孩子面前说过老二一家的坏话。因此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却是很亲密。
四人一路上走走说说,很快就到了镇子上。沈家村离镇上不算远,大概二十里路的样子,走路半个时辰就能到了。
四人直奔镇上顾举人的私塾。顾举人是因为年纪太大实在无望考中进士,想圆自己一个桃李满天下的梦,这才回乡开了一个私塾。
进入私塾,孝哥儿和顺哥儿便先和沈念父子两分开,留下他二人等着顾举人行拜师礼。
沈念并未等很久,便看到一个约莫四十多岁的干瘦男子过来了。
“你二人随我到偏厅来。”
三人在偏厅坐下,便有一小厮模样打扮的人来给三人上茶。
“你就是沈念吧,不必紧张。我刚刚看你和沈家两兄弟一起过来的。若是准备好了,现在就行拜师礼吧。”顾举人看上去挺严肃,但对着沈念这么一个五岁小儿,便也是和颜悦色的。
沈念连忙从椅子上起身,答道:“回先生的话,我便是沈念。都已经准备好了。”说罢便将束脩六礼交给旁边候着的小厮,朝着顾举人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投拜师帖子。
顾举人轻抚着自己并不太长的胡须,满意的点点头道:“起来罢,以后你定当要勤勉读书,清白做人,莫辜负了你父母的一番期待。”
沈念起身道:“学生自当遵从先生教诲。”
沈大岩在旁看着,竟有些热泪盈眶的感觉。看着沈念认真拜师的样子,就觉得自己儿子以后肯定是能成大器的人。
“我且问你,你在家可有蒙过学?”顾举人想要知道沈念有无学习基础。
“回先生的话,我并未蒙过学,只是在家中总听两位哥哥背过一些书文,因此记得一些。”沈念想要稍微展露些自己的“天赋”,好让先生多给自己一些关注,更加重视对自己的教导。不然一个私塾这么多人,全靠先生一个人授课,平分到一个人身上的精力实在有限。
沈念有任务在身,只盼着能多学着点东西,好早日通过童子试,最好能博一个神童的称呼,这样也有利于自己未来在皇帝面前露脸,也能多一个接触长公主的机会。
“哦?把你会的都背于我听听。”顾举人似乎不大相信一个五岁的孩童能记得多少书上的东西,便有意考校一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