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1/2)
崔实好奇道:“什么是打广告?”
“广告嘛,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而‘打广告’呢,就是说用某种手段将一些消息更广地传达给别人。咱们客栈虽然环境优雅,厨师优秀,服务也周到,但是毕竟是新开张,名气不高,甚至是没有名气。虽然开张的第一天崔掌柜请了很多朋友来帮客栈宣传,但是效果毕竟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就要自己进行宣传,也就是‘打广告’了。”周浩然有条不紊地说道。
崔实听了,顿时眼前一亮,但是随即又有些疑惑,道:“你说的‘打广告’的方法能提高客栈的名气我是相信的。但是我有一个疑惑。”
周浩然道:“请讲。”
崔实道:“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你酿的酒够香,喝过的人自然会为你宣扬,后来听说的人也会毫不怀疑地上门买酒。而如果你在街上大声呼喊,我们酿的酒是多么多么好,那么,会否听到的人反而认为你把心思都放在智巧上,酿的酒其实不怎么样。导致本来想买的人听了后却又不想买了。”
周浩然听了,原本自信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心想装营销,古人往往还是更注重质量一些。反观有些现代的商家,东西虽然不咋地但是却说的天花乱坠。在古代,宣传的手段有限,更多还是靠自身的质量和实力得到顾客的认可,只要顾客认可了,那便无需打广告而自有人来帮你宣传。很多现代的商人大概是忘记了这一点,把提高产品质量的功夫都放到了耍嘴皮子上,不把顾客忽悠瘸了都不算完,如果他们说自己是名家传人那我绝不怀疑。不过话虽如此,广告还是要打的,只要不弄虚作假,总该会起到正面的效果。毕竟,“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最开始也是个褒义词。让我想想我该如何对崔掌柜说……
崔实见周浩然在低头思考,也不着急,端起杯子慢慢地喝了口水。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后,周浩然缓缓抬起头来,道:“崔掌柜的顾虑自然是有道理,但是咱们既然是开客栈做生意的,就不应该拘泥于过去成见,只要能让生意更好而又不损害他人,那便尽可去尝试尝试。”
崔实坐直了身子,道:“你且细细道来,崔某愿闻其详。”
周浩然道:“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客栈‘无名’,所以现在讨论打广告会带来好名声还是坏名声并不是优先要考虑的问题,先有‘名’再说。以前我在山上时听我师父说过,江南的杭州有很多人以养竹为生,而养竹的主要产物之一便是竹笋。竹笋分为春笋和冬笋,在春笋中,最出名的是早春打雷过后生出的雷笋,但是最好的春笋却并不是雷笋,而是在雷笋的季节结束后,山上出现一种非常稀有的‘黄泥拱’。这种笋的肉质,比其它任何春笋都要细密爽脆,是顶级的食材。但是,‘黄泥拱’的品质从它挖出来的那一刻起,就迅速衰退,所以一般都是山里人自己挖到之后就马上吃掉,从来不卖,也不在外面说,于是便少有人知道,若是‘黄泥拱’能让众人知晓,纵使再稀有难保存,也会有富豪权贵高价求之。如今我们客栈虽然实力不凡,外人却还不知,而广告之事能让出门的商贾旅人能有一更佳的落脚之处选择,岂不也是一桩好事?”
崔实听了,对周浩然和周浩然的想法越来越有兴趣,但是面上仍不动声色地道:“你继续说下去。”
周浩然道:“然后,是如何来打广告的问题。这方面就像刚刚崔掌柜说的,自卖自夸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所以,并不需要自夸,我们只要做到能让别人知我就已经足够了。”
崔实表现出好奇的样子,继续问道:“如何能让别人知我?”
周浩然道:“让他人知我的方法,我总结为三种——继名、借名和博名。继名,前人已经有了名声,于是继承前人之名来利今人,昔日杜康造酒,今日便有诸多酒家起名‘杜康’。借名,同样是过去已经有的美名,如神话、典故、诗句等,今人借之为名,很多酒楼喜欢以《诗经》中的词句为名,大概如此。而博名,有‘以进博名’和‘以退博名’之分,‘以退博名’是文人常用的,装作自己道德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我们做生意开客栈自然不能以退博名,那么要用的就只有以进博名一途。”
崔实见周浩然说的正起劲,也很配合地继续追问:“那么具体如何以进博名呢?”
周浩然道:“这个我已经想好了,万年县东城门外的官道上有一个茶水摊,崔掌柜可以给摊主一些钱,让他在摊子上竖一牌子,在上面写上我们客栈的名字和位置。还可以让那摊主向客人推荐,有愿意来住我们客栈的,不再收其茶水钱。这样,不仅把我们客栈的名字打了出去,又略施小惠,让人感觉对我们客栈有所亏欠,来住店的可能就更大了。”
崔实听了,顿时哈哈大笑道:“好!此法我也认为可行,不过不用给那摊主付钱了。”
周浩然挠了挠头,疑惑道:“为何?”
崔实淡淡地道:“城外官道上的那个茶水摊,是我让我手下的人开的,平常也赚不了几个钱。既然今日你向我提了这个广告之法,那就不让那个摊子收钱了,更显得我的客栈大气。”说这话时,虽然崔实只是用的很平淡的语气,但是周浩然仍感受到了他除了商人之外的另一面,好像是……贵族的感觉!
周浩然虽然心中有些惊奇,但是也没有继续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