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退往河南地(1/2)
“什么?并州?上郡?西河郡?朔方郡?”
一听李儒主张撤军退往上郡等地,诸将都炸开了锅,董卓也犹豫不定。
李傕不满地道:“上郡荒凉,逃到那里,我军如何就食?”
李儒摇摇头,:“上郡可不荒凉。上郡以及上郡以北的朔方郡、以东的西河郡,这三郡境内,土地十中之九,是大片水草丰美的草原。因此匈奴大部也在上郡和朔方郡游牧,其王庭就设置在西河郡的美稷城,与汉民杂居。
退往上郡和朔方郡,我军可以劫掠匈奴部落,略其牛羊妇女,足以滋养我军将士。而且三郡草原极为肥沃,水草丰美,远非大幕可比,不然孝武帝与匈奴也不会争夺这河南地。我军可在河南地,放牧战马,积蓄力量。”
郭汜又道:“可要前往河南地,就势必要与匈奴人兵戎相见。匈奴人仍有胜兵数万,我军才七千骑,去招惹匈奴人很不明智啊。”
李儒摇摇头,:“比起继续招惹锦马超、招惹西凉铁骑来,招惹匈奴人就是明智的。况且我军将士虽少,却更为精锐;而且我军将士在河南地毫无退路,心有死志。以葱之,早已衰落的匈奴,何足道哉?故而我军必然能战胜匈奴人。
之后,我军就可以持续不断地劫掠匈奴部落,取其草场牛羊,以奉养将士;又可借机以匈奴降人,充实部曲,壮大实力。何乐而不为呢?”
李儒又道:“岳父要想自强,想如同马腾马超父子那般,横行一域,就必须摆脱朝廷对岳父的控制,渐渐不再听命于朝廷。因为朔方郡、西河郡和上郡汉民较少、匈奴较多,匈奴甚至还以西河郡的美稷城,作为单于庭,几同都城。所以朝廷对于河南地的控制力不强,岳父逃到了那里,朝廷自然也就难以再管束指挥岳父您了。”
听了李儒的话,董卓内心里已经同意大半了,但他仍然有最后一个疑虑。
董卓道:“可若咱家真撤往河南地,朝廷会不会看出咱家这是有了自立之心,加以讨伐呢?”
李儒:“不会。因为这还涉及到当今陛下与大将军之间的争权。”
牛辅诧异不已,:“什么?这都哪跟哪啊?如何又牵扯到子和大将军之间的争斗了?”
李儒:“试问岳父为何被派到三辅这里来?自然是出于大将军的授意。大将军见马腾马超父子占据了凉州,拥西凉兵,自然不喜,惧怕马腾马超父子的军权太大,不听他这个大将军的命令。故而大将军才调集岳父前来,要消灭马腾马超父子。
因为陛下要平定黄巾,才匆忙任命何进为大将军。借黄巾平定之功,何进又趁势录尚书事,把军权和行政之权都握在手郑当今陛下怎可能心里不忌惮?更何况,何进乃外戚,皇后所生的大皇子是他外甥。陛下更为忌惮何进成为第二个梁冀,故而迟迟未立太子。
而大将军这番派出皇甫嵩与岳父等人前来征讨马腾马超父子,陛下自然知道,大将军这是想维持他的军权,巩固他的地位。
因而虽然陛下前番同意流遣十万官军布置在三辅,但在皇甫嵩上表要开战时,朝廷到现在都迟迟未曾降下诏令。
这背后,一定是陛下也不愿意看见大将军得逞,才未曾下诏。对于陛下而言,此时保护住马腾马超父子不被大将军打击,就能最大程度遏制住大将军的权势。故而陛下一定对听命于大将军的皇甫嵩和岳父,心有怨恨。
因此,岳父率部脱离皇甫嵩,前往河南地,也就是向陛下表了忠心,选择不再听从大将军的号令。尽管这么做,一定会招致大将军的怨恨,但陛下一定偏向岳父,朝廷自然也就不会降罪于私自带兵退往河南地的岳父了。
况且,近些年来匈奴越来越娇纵,对朝廷的频繁征调是越来越不满。匈奴人之前就曾劫掠并州,杀害了并州刺史张懿。朝廷无力征讨匈奴,才未曾有过应对。实际上朝廷一定十分忌惮匈奴。因而岳父若前往河南地,攻杀匈奴,劫掠牛马,反而正合朝廷的意。朝廷绝不会对破虏有功的岳父,再加以问罪。
退一万步,朝廷即使决定问罪岳父,朝廷又如何问罪呢?朝廷在河南地并无太大的控制力不,朝廷还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陛下与大将军之间的争权上,放在应付黑山军和各地黄巾军残部上。况且朝廷经历了黄巾之乱后,实力衰微,两汉四百年积攒下来的声望渐渐崩塌,人心变乱。朝廷怎可能有实力,再来问罪手握七千精骑的岳父呢?”
听完后,董卓心里的大石头,终于安安稳稳地落地。
李儒又道:“况且河南地不仅适于岳父发展,河南地还东接并州,西连凉州。若局势有变,岳父届时可以选择攻略并州,将整个并州占为己有;或者与马腾马超父子争夺凉州,都是大善。此孰不远比困在关症与如日中的西凉兵相抗,来得更为安全,更为划算?”
董卓点点头,拍了拍李儒的肩膀,满意地:“咱家得文优,这是上恩赐啊!好,就用文优之策,咱家率军撤往河南地!”
事不宜迟,董卓在令士卒休整一番后,就立即催促士卒,向着北方,也就是上郡和朔方郡,倍道兼校关中的地势,就是东西向有八百里,而南北向只有两三百里。依靠骑兵的速度,董卓率军很快就出了关中,进入到并州地界,也就是上郡。
而马超这个时候,还不知道这董卓竟然选择了与历史轨迹截然相反的路径。在历史上,董卓是选择屯兵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