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王慕浅(1/2)
姹紫嫣红烧成灰,凡人微笑,圣人哭泣。
王启尧不日称帝,立国号武,季婉晴为武后,王轻候受封太宰。
武立国之初,兵乱四起,王轻候率兵东征,三年间,平叛东乱,横扫殷朝旧部势力。
武帝王启尧赐刀言官,武帝道一句,言官记一笔,敢不从者,俱斩之。
史册中,太宰王轻候为大朝开国立朝,被迫所行之恶事,一笔勾尽,不留一墨于帛中,不传一言于后世,其累世功绩,不惧盖主,其昭天善德,不畏欺君。
朝臣惶恐,有直言进谏者,悬颅于市,自此天下,再无非议之人。
世人只知,仁德之辈,王轻候,一生磊落,光明坦荡。
马背上的王轻候听闻此事,回首西看,好似看到了他大哥眼底的歉疚,于是用尽一切办法来弥补自己。
前半生,他们每个人都欠了自己的,于是有些人用命来还,有些人用余生来偿。
但他已不喜不悲,不怒不怨,不恨不嗔。
那个笑起来总是fēng_liú好看的小公子,不知是死在了哪一年的哪一日,他还是会笑,只是笑得再也没有那么生动鲜活,总如一幅画般,好看是好看的,却毫无生机。
自那日昭月居后,王轻候的生命里多了很禁忌,不喝任何一种粥,不吃糖醋排骨,不吃枇杷甜梨与杏,不吃云蕊玉片糕,不种海棠树,不做很多很多事。
见不得,见到都要肝肠寸断,不能成活。
有一日在战场上,他正策马杀敌,长枪划过之处,有个人回首,眼角一滴朱红的泪痣,陡然入眼。
竟将他惊落马背。
那是一个孤女,年纪十四,那正是王轻候遇上阿浅时,阿浅的年纪,她逃难途中险些死于马蹄之下。
王轻候将收养回家,问她叫什么,她说大家都叫她妮子,没有大名。
于是那日,王轻候久久地,久久地看着她眼角那滴,跟阿浅如出一辙的朱砂泪痣,说:“你叫我一声父亲,我给你取个名字吧。”
“是,义父。”那孤女怯生生地唤。
“王慕浅。”王轻候轻声说,“从今日起,你叫王慕浅。”
没有人见过那样的王轻候,他抱着王慕浅失声恸哭,哭得像个孩子,声泪俱下,肝肠寸断。
他已找了阿浅整整三年,三年来他踏遍所行之处,都未能找到她的身影。
他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奚若洲和江公根本没有救活她,只是骗自己,让自己抱着这么个念想活下来,不至于自暴自弃,也不至于发疯拉着全天下的人一起陪葬。
他丝毫不怀疑,奚若洲跟江公干得出这样的事。
三年过去,他未有一日忘记他们的手段和厉害。
东乱平定后,他带着王慕浅回到了凤台城,那时,武朝正准备迁都之事,这样大的事,王启尧也来问他的意见,可有什么想迁往的地方。
王轻候看了看地图,左右计量,盘算许久,定了一个洛城的地方。
王启尧当即颁旨,不日迁都洛城,不作半分质疑。
臣子们有时候分不清,到底谁才是王上。
偶尔有一些心怀不轨的家伙,提着脑袋来试探王轻候的心意,试探他到底有没有对那张王位死心,王轻候便把这些脑袋全都收下,送进宫里,送给他的大哥。
每到那时候,王启尧看向王轻候的眼神便分外哀伤,想拉着他喝杯酒,但王轻候总说,臣弟还有公务要忙,便不陪王上了。
有时候,季婉晴也会去找王轻候聊一聊,她最是清楚王启尧内心的折磨和愧疚由何而来,如果王轻候这个系铃人不去解铃,王启尧这诛心之苦,一辈子也走不出来。
但王轻候根本不见她,或者说,鲜少有什么人能见到他,除了王慕浅。他待王慕浅很不一样,他教她写字,读书,练武,骑马,射箭,教她明辨是非,知晓大义,教她行走人间的规则,还教她世上的一切事物并非存在即是正确,你可以有自
己的一套是非观,用你独特的目光去看待人世。
他将王慕浅教得越来越像方觉浅,像也越来越不像方觉浅,因为越是像,他越会拿来比较,可越比较,就越发现,无人能似阿浅。
无人能似阿浅,最深得他心,也最不识好歹,一失踪,便是整整四五年。
这四五年里,王轻候做了很多很多事,他简直比帝王还要忙碌。
他分封了二十七个封国,任用武亲信去做诸侯,以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
那时候,奚若洲问他,当初殷朝有神殿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作制衡,当新的王朝取代了殷朝,而神殿已然消亡的时候,又有什么力量可以制衡新朝呢?
失去了掣肘的新朝王权,将没有了压制他,监督他的势力,会是何等恐怖呢?
他将这个问题留给王轻候,因为他知道,王轻候一定会去解决。
王轻候,就是那个新的力量,那个压制王权膨胀到无法控制,以至于肆意妄为的“力量”。
于是他分封二十七国,看似是让这些诸候拱卫武朝,实则目的远不止于此。
他们会是武朝的屏障,任何一方作乱,武朝都能联合其他的诸候平息乱事,因为这二十七的诸候,都是武朝的亲信。而诸候之间的倾轧战事,也可为武朝提供喘息之机。
但同时,他们也会互相制约,不论是武朝君主,还是还是封地诸侯,都不会拥有绝对的权力,武王与诸候各国国君,皆不可为所欲为,极大可能地避免了出现昏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