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1/2)
序章
时光流水,波澜惊,灭门仇恨满腔。
尚武习文,只为是,一日替天行道。
怜香惜玉,儿女事情,几多怨和伤。
长路漫漫,尚需步履积累。
成功勿求朝夕,急躁最为忌,慎思慎行。
放眼将来,有心人,自有天意善终。
我志不移,沧桑人世间,经纬错综。
忠奸恶善,天理人伦陶尽。
——念奴娇·六度魔指题记
平整肥沃的八百里秦川西部,美丽富饶的乔山脚下,是古周原人的郡都。
勤劳智慧的周原人,曾经在此发明了铸造铜器,锻造兵器,窑烧瓦器等等;开垦种田,繁衍后代,建树了推动华夏名族用品和物质文明之不朽功勋。
时间推移,朝代更替,千百年时光如翻历书。
杨坚夺权称帝,建立了隋朝,统一了中国。
乾坤如何旋转,后人如何崛起,都不可能泯灭历史,抹杀古人丰功伟绩。
周原郡都遗址核心部位,有一个超过百户人家的古老村落-----周家村。
此周是否与彼周有传承关系,无法考量。作者只能以为主题服务的艺术形式做个大胆猜想。因为,姓周的始居于周原遗址年代,查无最初记载。
周家村住户密集处,有三条东西走向的主村道。
最北边的一条村道上,东头第三家,坐北向南,居住着周四一家人。
说是一家人,其实只有三口-----周四、妻子和他们的爱女周沁颖。很少有人知道周沁颖的芳名,都习惯跟着其父母亲昵称沁儿。
周四曾经有过两个儿子,都比沁儿年长,不幸因病,大的死于六岁,小的亡于半岁。
失去了儿子的周四两口,视沁儿如掌上明珠,给予了一个穷人父母亲所能给的所有疼爱和怜悯。
沁儿年方二八,扎两把长辫子,天生肤白肌美、婀娜多姿之丽质,修长睫毛下一双含情脉脉的大眼睛如两盏明灯,映照着脸上的喜怒哀乐和眉宇间的哀愁与忧伤。
自沁儿家向西,大约二十余丈之村道西头第四家,同样是坐北向南,便是周家村最富裕的人家-----“周府”。
说周府是周家村最富裕的人家,范围实在是太小了。
如果将全县走正道发财的富裕人家排名,周家至少在前四位。
周先生只身与人合作,牵马拉驼,沿着丝绸之路,单程千余里,来回几个月,严寒酷署风餐露宿,靠持续多年远程贩运发了大财,不张扬,不谦卑,倾心善事。
膝下有三个儿子。
老大周世渊,已婚晚育,生得一男一女。女大儿小。大的五岁,小的刚过两岁生日。
老二周广渊,已婚,有一三岁女孩,妻子身孕五个月,郎中把脉,恭喜怀得一男孩,位置正确,生产顺利。
老三周梦渊,英俊倜傥,勤奋好学,心地善良,知恩感恩,深得周先生器重与偏爱,不惜金银,欲将其培养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自小时候,为了让周梦渊得到学识,周先生兴办学堂,无偿提供餐饮,免费让村子孩子们陪读。
由于生计缘故,除沁儿之外,其他孩子们陆续辍学,放牧的放牧,务农的务农,翅膀硬的,胆子大的都远走高飞寻找更加美好生活去了。
沁儿之坚持,并非是想得到学识将来成材成器,而是,她觉得,生命中离不开周梦渊。
青梅竹马,至青春信号亮起,沁儿一向是矜持、坚持、支持的。
而一直在以兄长名义保护照顾着沁儿的周梦渊,懵懂不化,不愿接受“兄妹”情的事实,以回避逃避和不正当之方式,一次次伤害着沁儿柔嫩的芳心,直至伤透伤尽。
乔山山脉,隶属于扶风境内东西之六十里地。南边有三座山头,自东而西,依次为东观山,中观山和西观山。
这三座观山,曾经于当年居住修真过云霄、琼宵、碧霄仨姊妹,并于每只洞内壁上,留有她们为了阻挠姜子牙封神,替义兄赵公明复仇而创新的《九曲黄河大阵》之简要图说。
世代为匪的齐家寨子,就安营扎寨于西观山山腰以及南麓方圆八里地处。
中观山,隐居着一位老道,法名乔山老怪,修为极高,因故,收了齐家寨子寨主外甥女窦芽儿为徒。
窦芽儿放弃山寨无忧无虑之天伦清福,却要跟着一位老道修得武功,其原因令人发指。
乔山向南二十里地,有一古镇,名叫法门-镇。建镇以来,几易其名,最终以崇尚佛教文化之不二“法门”命名沿革。
镇街道西北侧之乾位,有一皇家寺院,名曰:法门寺。高僧过千人,占地千余亩,下设二十四院,香火旺盛,远近闻名。自东汉初兴建塔、寺以来,每位皇帝登基,都要前来布施朝拜。
法门寺每年都有固定时间的两次大型香会(四月初八和八月初八),每次为期七日。
香会期间,除各种贸易和民间文化荟萃,更有富裕人家济贫放饭,是一道云水佛心、吸引香客的靓丽风景线。
连续几年香会,周家每逢放饭,引起了在任县令诸葛不亮注意。
诸葛主动结识了周先生。后。两人交为朋友。
与县令为友,周先生喜出望外,美酒佳肴,特邀于家中上等款待。
周府地理位置之祥和风水以及富丽华构、庭院之和谐紫气,皆令贪色贪财的诸葛县令咂嘴咂舌仰慕不已。
回去便生了一场大病,原因是,太想太想住进周府,阖家欢乐,安度晚年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