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崇祯的性格(1/2)
唐龙伸手将杨嗣昌搀扶起来,口中劝解道,“杨大人不必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此战非战之过也。”
唐龙不认为杨嗣昌是无能之辈,“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失利,不是杨嗣昌一个人的责任。
杨嗣昌是兵部尚书,他是以统筹全局的角度,布下“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
如果此策能够成功,西北将再无流寇。
可惜,因为种种原因,“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以失败而告终。
但这不是杨嗣昌一个人的错,各路兵马如果不配合,此策根本不能成功,怪就怪这些各路兵马私心太重,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又或者想借敌人之手消弱同僚的实力,杨嗣昌根本指挥不动他们,能支撑到现在,也纯属不易。
所以唐龙认为杨嗣昌的大局观还是很不错的。
“臣死罪,皇上如果不责罚微臣,臣的心理难安呀!”杨嗣昌却依然自责不以。
“即然这样,杨大人就先回京,休养一段时间,等身体养好后,在替朕带兵,跟流寇决一死战,一雪前耻。”
历史上记载,按照原来的轨迹,杨嗣昌今年也就挂了,所以唐龙想让他先休息一段时间。
唐龙的这番话,却令杨嗣昌感动不以,按照崇祯皇帝以前的做法。
打了败仗就要砍你脑袋,这没什么好商量的,不灭你九族,就算是对你不错了。
今天却轻而易举的放过自己,还好言相劝,让自己养好身体后,再领兵作战。
杨嗣昌只觉得太阳从西边出来一般奇怪。
他是抱着必死的心情回来的,只是希望皇上开恩,不要让刽子手砍自己的脑袋,能让自己静静的死在家中,也不至于颜面尽失。
杨嗣昌怀着患得患失的心情,回到家中。
妻子王氏,已经得到杨嗣昌要回来的消息,她也知道西北战局糜烂,也知道崇祯皇帝的性质,以往的那些领军作战的将领,无论出发前,多么受到崇祯皇帝的信任,可是只要一吃了败仗,那就必死无疑。
袁崇焕,总督辽东,就因为大臣和皇上猜疑,他跟皇太极有勾结。
便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并且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这可是最高级的刑法,想想崇祯得多么恨他,才能凌迟处死袁崇焕,而且家人也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想到这,王氏却又是欢喜又是悲伤。
喜的是,还能再见到丈夫一眼。
悲的是,见了这一眼之后,恐怕就是永远的分离。
杨嗣昌在西北领军跟流寇作战,虽然夫妻二人见不到面,但是却知道对方还活着,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安慰。
可是杨嗣昌回来了,夫妻二人虽然能够见面,可是过后就要分离,这次却是永远的分离,想都没地方想了。
夫妻二人怀着复杂的心情,才一见面,便不顾有外人在场,抱在一起痛哭不止,个人有个人的悲伤,个人有个人的委屈,二人在这哭声中痛快的宣泄着。
不知过了多久,二人才止住泪水,缓缓分开。
“老爷,我已经命人,做了你最爱吃的菜,今天,你要多吃点。”王氏说到这里,想到这是相公最后的一顿饭,不由得再次悲上心来,刚止住的泪水,再次落了下来。
杨嗣昌一怔,随即明白过来,不由得哈哈地笑了起来。
王夫人却有些恼怒,却又不忍斥责他,只能低声说道,“妾身已将孩子们喊过来了,老爷,你有什么话要跟他们说吗?”
“夫人莫非以为,我要不久于人世吗?”
王氏本来已经哭红的双眼,突然双目圆睁,颤声问道,“皇上,不准备杀你吗?”
杨嗣昌脸上露出感动之色,朝着皇宫方向拱手说道,“承圣天子明察,知道西北战局糜烂,不是我一人之过,又念我身体不堪,特让我休息一段时间,等身体好一些后,在带兵跟流寇决一死战。”
……
唐龙从军营回到皇宫,想了想,便直奔御书房而去,又对身边的王威吩咐道,“将这两天的奏报送过来。”
太监王威领命后,便朝着司礼监飞奔而去。
唐龙缓步来到御书房,刚坐下不久,王威便拿着奏报走进来,轻轻放在桌子上,“回皇上,这几天的奏报都在这里,”
唐龙拿起桌子上的奏报,开始仔细地看了起来。
这些奏报都是各部呈上来的,有的是汇报工作进展,有的是提出建议。
比如,工部左侍郎张耀祖就提出,现在京师附近没有多少木材,而建造各类房屋,这需要大量的木材,所以张耀祖建议,在京师附近建造砖瓦作坊,房屋用烧制的砖瓦建造,会减少很多的成本。
再比如户部,现在丈量土地,遇到了阻力,阻力的来源主要是回乡的地主和乡绅,他们拿出地契,证明哪些土地是他们的,不许官府去丈量。
所以户部希望,兵部能够配合他们,让他们顺利的将土地丈量完成。
……
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可是唐龙静不下心来去做这些事。
现在朝廷的官员太少,可自己又没有太多时间去选拔,不重要的官职还好说,就算是庸才,也出不了大乱子,如果是重要的官职,就会出大问题的。
而且商税的事情也要进行了,不然在没有进项的情况下,自己手里的银子很快就会花光的。
到那个时候,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国库又将空虚。
唯一不同的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