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5】 鹬蚌相争(1/2)
这段时间,赵宏盛一直都是胆颤心惊的,也都在思考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发展,李南当了市委组织部长,那么自己要想在市委组织部有多大的的发展,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了。因此,赵宏盛觉得自己必须早做打算早谋划,不然真等到李南收拾他的时候,那一切都晚了。
“可是,这个时候我能做什么呢!”赵宏盛心中充满了焦虑。
现在在市委组织部,李南身边已经有了一大批亲信,比如史鹏阳、王加民、蒋卫平、吴正江,这些人在很早以前就跟李南的关系很好,现在很自然就团结在李南的身边,李南对他们也是信任有加,赵宏盛想要融入这个团队,基本上是没有太大可能的,更何况他之前就跟李南的关系不怎么好。
而另外一方面,赵宏盛也不想轻易离开市委组织部,毕竟对于一个副处级干部来说,在市委组织部所能享受到的权力是最大的。而且赵宏盛现在的资历还有些不够,想要到区县去的话,也不容易。
市委组织部的干部到区县任职的话,要么担任县委组织部长,要么担任县委副书记。当然,能直接担任县委副书记是最好的,从这个位置上基本上再往前一步就可以提正处级了。
赵宏盛可不想这么早到区县去任职,因为以他的资历,只能担任县委组织部长,要在县里面竞争县委副书记,比在市委组织部熬资历然后下放争取县委副书记难得多。
正是因为这样,虽然赵宏盛很担心李南会对付他,但是又不想轻易离开市委组织部。
会议结束后,各部门便都回去各自按照方案精神去组织落实了。
这是李南就任市委组织部长以后在内部搞的第一个活动,大家都十分的重视。毕竟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前程。
王加民回到部门,积极召开会议进行传达,并且表示要在这个活动中搞出特色来。
他可是一直憋着一股子劲。要在李南面前好好表现的,之前在座谈会上他已经通过发言引起了李南的关注。但是他觉得还不够,还必须进一步努力才行。
随着这个整顿方案的实施,市委组织部内部便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家都知道李南是一个十分较真的人,既然都已经搞出了这个方案,那么肯定是会落到实处的,可没有人愿意被李南当成典型处理。
有些人不想当反面教材,还有些人则是希望抓住机会脱颖而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大家的积极性无疑都被调动起来了。
虽然刚开始没有身份实质性的改变,但是至少已经有了好的开头。只需要大家有了这个意识,能够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效果肯定会越来越好。
李南将此事交给史鹏阳去牵头落实,具体的事情李南也不会去过问,他最主要是看结果。
除了这个事情,李南还在酝酿一个活动,他准备搞一个青年干部培养计划,主要思路是从市直机关或县直机关选拔一些有志青年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时间都是一年,挂职的单位都选择偏远乡镇,让挂职锻炼的干部既能在最基层得到锻炼。又能帮助挂职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到基层挂职期间能够做出成绩的人,市委组织部将会做为重点培养对象,在提拔任用方面给予优先关注。
武阳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一些偏远乡镇,还十分地落后,这除了跟当地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基础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干部的思路不够开阔,找不到合适的发展路径。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地方的干部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话,那么是很难把各项工作做好的。
李南希望通过几个批次的干部交流挂职锻炼。来提升一下相关干部的认识水平,在促进偏远乡镇的发展的同时。也能锻炼培养一批有潜力的干部。
“不仅是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基础干部也要到机关来挂职。只有通过这种上下交叉流动,干部的活力才能被有效地激发起来。”
李南一边想着,一边在笔记本上面将大体思路记下来。
市委组织部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培养,更是关系到整个队伍后续发展的大事情,必须长远规划。
而现在,在武阳市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干部上下流动和交流比较少。比如在市直机关的干部除非是到基层区县任领导职务,不然的话都基本在本单位呆着慢慢熬,而在基层区县任职的就很难到上级机关工作。特别是基层乡镇的干部,基本上就是在乡镇流转。
这种情况下,在市级机关的人缺乏基层经验,根基不牢。而在基础的人对基层情况十分熟悉对底层老百姓的呼声最为了解,但是却又没有发言权,很多时候只能被动地接受和执行。
这实际上是一种很严重的脱节,对于发挥干部队伍的活力是很不利的。李南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干部挂职活动来缓解一下这个问题。
作为市委组织部长,李南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为武阳市的干部队伍带来一股新风,通过这种挂职锻炼活动,选拔培养一些对基层工作十分熟悉接地气对干部,等这批干部散布到武阳市方方面面,就会对武阳市各方面的工作带来一些新的变化。也许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但对武阳市的促进作用是长久和深入的。
当然,这个事情是必须得到市委书记的大力支持的,不然的话,就算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