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酷暑难消(1/2)
陆北离开的那个漫长的冬天悄悄过去,春来春去,转眼就进入万物着绿、生机勃勃,草木葳蕤的盛夏。
此时正值中午,火辣辣的太阳高悬其上,酷热难消,暑气升腾。戚言坐在树荫下,却仍然感到酷热难耐,她拿起钱包,斜挎在身上,逃似的飞奔到清澈的溪水边,捧起水洗了把脸,浑身燥.热才逐渐消退。
大黄就跟在戚言身后。狗如其名,大黄全身金黄,因外关照而养得容光焕发,金色的皮毛油亮。然而此时大黄也被这火辣辣的太阳晒得蔫了,它耷拉着头,吐着舌头大口喘气,像是要把全身的热气喘出来。
戚言打理好自己,回头看见自家狗子热得不行。戚言心神一动,掬起一捧水,叫住自家大黄,往大黄脸上泼去。
可怜大黄饱受酷热的折磨,虽然被这捧水浇了个透身凉,但狗毕竟是不喜水的。大黄委委屈屈地看了戚言一眼,注意到戚言没有盯着自己,连忙小心翼翼地把身上的水甩了,这下可是完全精神了。
戚言哈哈大笑。
一人一狗回到公路旁,在树底下的瓜摊旁坐下了。
戚言上一世去世的时候还在读大学,学的是农林专业,本来戚言想学成回来对家乡的种植模式进行改造,指导农业生产,造福乡邻。然而戚言却死于一场意外,自然谈不上有工作经验,只能算得上是纸上谈兵。
然而重来一遍却让戚言有了实践的可能。戚言爷爷是种田的一把好手,几十年的种田经验让戚爷爷在村子里也是排得上号的专家。戚言别的不好说,但是学习和分析能力却是一流。
戚爷爷种地,戚言就在身边帮忙,顺便将播种施肥等情况一一记录。将这些记录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再说服戚爷爷用一小块田实验。这其中有失败也有成功,经过戚言这十多年的研究,到底有一定成效。
上水村的经济作物是西瓜和朝天椒。每到赶集日村民们就会推车摩托车轮番上阵,将西瓜或朝天椒采摘好,拉到镇上出售。
朝天椒是一定要拉去镇上出售的,但西瓜却还有别的办法出售。戚言观察着流量,每逢暑假,外出打工的男人女人们就会乘着这个时候回家;镇上的老师也会在此时放假回到家里;平时还有做零工的工人路过,总之客流量还挺大。
戚言第一个在马路边支起摊,靠着人美嘴甜动作快,瓜红瓤甜,很快就在路边卖西瓜卖出了名气,渐渐有了回头客,再加上平时路边路过的路人的购买,从五年级到现在,现在能稳定日入300,差的时候也有一百。刨除成本,也能赚上不少钱。
村子里纷纷效仿,到现在上水村西瓜甜美已经是周围几个村共同认可的事实。
而戚言凭借和学校老师的关系,在同学们中的好人缘,还有几年卖西瓜积累下来的人脉,只需将西瓜种好,不愁没有顾客。
戚言本来想在家陪伴着爷爷,顺便种田发家致富,然而上水村实在太过偏远,除非有政府的政策支持,靠务农显然只能实现小富,离戚言目标里的致富目标有点差距。
无奈,戚言只好和爷爷攒钱,期待中考考入之前提到的另一所有丰厚奖学金的学校——北成中学,同时将爷爷带出去,一起在学校周边租个房子。种田实在辛苦,纵使戚爷爷愿意种,戚言也不想爷爷那么辛苦。
······
远处慢慢驶来一辆小轿车,戚言根据顾客的着装,心里有了计量。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意经,光是西瓜价格也要分个层次。比方说刚出的西瓜就会贵一点,到西瓜多的时候又会降价,到末了西瓜数量少的时候,价钱又会上涨一波。
而根据来人的身份、着装,西瓜甚至其他非明码标价的商品的出售价都会不同。在戚言这里也一样,西装革履的人来买西瓜时会多出一毛,老人和学生戚言会算的少一点,更多的是正常价格。遇到有赶路的人经过时,戚言还会免费赠送一个。这倒不是把人分个三六九等,这之间的得失戚言也没有计算过,而大部分人是默认且遵守这条规则的。
“这西瓜甜吗?”男人用食指敲了敲西瓜,西瓜回复以清脆的响声,“什么时候摘的?新鲜吗?”
戚言知道这是个追求品质的顾客,戚言指了指中间一个瓜身匀称,瓜色漂亮,瓜身覆有一层浅浅白霜的西瓜。
“都是早上摘的。瓜身上面那层浅霜就可以看出来。别的时候摘的西瓜,浅霜留不久。你看看?”戚言笑了笑,“我们村村民种瓜多年了,摘瓜有经验,不红不甜不摘,您放心。不红还可以回来换,我们都住这。”
男人:“好,小姑娘你帮我们挑几个吧。麻烦了。”
戚言依言给男人挑了几个卖相好看又甜的,一一称好,用瓜网兜住,将它们抱上了男人的车。
收钱找零。戚言跟他们告别,又重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旁边的老人耐心地等戚言送走了顾客,笑眯眯的同戚言闲聊。
老人姓江,不是本地人。只是收养老人的那位好心人的祖上在上水村,从前老人的养父在世时就会带老人回乡祭拜先祖,扫扫墓。等到老人的养父去世后,老人得空时也会回来看看,至少每年会回来一次。
“前几年你也是这样向我推销的,没想到我现在又看到了。怎么,现在是越来越娴熟了吗?”江老打趣。
戚言:“当年我还送了您一个呢,您怎么不记这一茬?”
因为戚言对于古文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