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历史名人在都市》

530小说网(530book.com)

首页 >> 历史名人在都市 () >> 第三二八章 胡孔明的野外生存-上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530book.com/12232/

第三二八章 胡孔明的野外生存-上(1/2)

萧岩寿的诅咒在84消毒液等现代医药产物的逼迫之下,逐渐失去了原来的魔力。很快,占领区的秩序就被稳定了下来。

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重建辽国境内的所有行政机构,尽快搭建出一个国家的政治雏形来。如果是换了其他证券来做这些事情,可能就要忙活上几年十几年了,但是沈宇等人早就为此做足了准备。其中最显著的一招就是,那些在名人大学中的重生者们。

丢下课本之后,项羽还是那个所向无敌的项羽。即便和史阿的比试的约定时间已经拖延了好久,让他严重缺乏展示自己实力的平台。但是她不自己找上门去,也不会有知**笑话他的本事。

想来那些之乎者也的一代名相们,丢下课本之后,也能把即将成立的大越国的各个县乡治理的井井有条。毕竟他们上辈子做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如此也算得上是重操旧业了。

另外一个就是名人大学的其他学生了。他们的就业问题,以后就可以落实在大越国了。虽然生活条件可能查了一些,恐怕到时候比起锦绣国的乡村来说还要差一些,但是至少这里没有房债、没有污染。而青年们的主要消遣工具,互联网,很快就会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当然,前提条件是要解决供电问题。但至少这也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基本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不下降到一个惨不忍睹的水平。

有了这两方面的保证,新鲜的人才血液还是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到大越国去的,撑过这一段时间之后,越国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就可以慢慢的发展起来,承担起自我培养的重任来。

当然了,已经在二十一世纪各国打出自己一番天地的各方面人才,如果他们愿意来到大越国发展,并且愿意遵守这里的相关法律,那自然是在再迎不过了。

总之,这个看起来艰难的任务,对于目前的星猫集团势力来说,并不算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而现在的两项当务之急则是,准备即将开始的开国大典,以及开启发电项目。

当然,在这两个由于发展而迫切需要进行的项目之外,还有两件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就是项羽与史阿的对决,不过三国那边迟迟没有传过来史阿准备就绪的消息,原定的一个月时间,早就已经过去了。也不知道那个史阿究竟跑到哪里去了。

另外一件事情,则是追捕赵宗实等余孽的事情。原先被派过去的黄巢和程咬金,私盐倒是卖得不错,也从中收获了不少的资金,但是迄今为止,正事儿却是一点都没干。

“这大海里捞针,那是这么容易就找到的呀。”

觉察到沈宇对黄巢等人的不满,诸葛亮笑呵呵的上去对他说道。

沈宇却是压根就没有听劝的意思,“要不是最近各种事情忙得我焦头烂额,我一定把那几个混球找回来好好训斥一顿。办的什么事儿啊。一群外来户在当地应该很扎眼吧,我就不信他们能一瞬之间就融入到当地的社会中去。这么扎眼的一群人竟然没有打听到,我看他们是压根就没有去找吧。光想着挣钱了。”

诸葛亮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所以他的计划根本就不是专门用来对付赵宗实的。

将来的大越国,一定是一个统治所有朝代国家的庞大帝国,战国时期的地球也必将成为他的一部分。那样一来,黄巢等人的私盐贩卖行为就只不过是探路石,只是为了以后建立一个基地,并逐渐将触手伸向各地的准备。

寻找并捉拿赵宗实,只是这个庞大计划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甚至可以说是顺道去完成的任务。等到以后发成到一个庞大势力之后,赵宗实难道还能跑的了?再说了,赵宗实一伙人可是一群不甘寂寞的主儿,为了复仇,他们一定会不择手段的发展自己的势力。只要弄出一点动静来,那不就好找了吗?

“我看这件事儿,还是得专门找一个人去盯着。”沈宇依旧不放心地说到。

“可是我们正是用人之际,哪里有闲人派出去?”

“找个上辈子没有从政经验的,喜欢在山野之间隐居的派过去。你不是还盘算着在战国时代建立一个基地吗?就派他去,一个隐士,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恰恰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即便弄出什么奇怪的东西来,那也是不必担心的。”

“我明白了。”

诸葛亮点点头,立刻从自己的资料夹里翻出一大堆人事资料来,想要找到一个隐士的话,说容易也不容易。有些人虽然名义上是隐士,但实际上他是希望用隐士的名头来招蜂引蝶。一般这样的隐士名气比较大。而真正的隐士名气小,却是不会进入沈宇的大名单出现在名人大学里的。

所以说,名人大学之中哪里有什么隐士。就算是他诸葛亮自己,不还是被人三顾茅庐给清了出来吗?

这样一来,一大堆人就被刷了下去。剩下的人当中,只剩下喜欢跟着感觉走的陶渊明,还有就是诸葛亮比较熟悉的胡昭了。

胡昭这人丢在山沟里他也乐呵,混在官场里他也乐呵。他和陶渊明是不太一样的,这人适应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更关键的一点就是,胡昭的个人生存能力也是比较强的。比起动不动就“草盛豆苗稀”的陶渊明来说,更不容易面临粮食危机的挑战。要知道战国时期的铁器农耕都还没有被广泛普及,生产效率还是十分低下的。

为了陶渊明的生命安全考虑,这活还是不让他去了吧。

状态提示: 第三二八章 胡孔明的野外生存-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