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奏章为何要我看?(1/2)
李恪只点了两个亲近的随从,便纵马而去。他们主仆三人虽是连夜赶路,却也赶了两天才赶到灾区。说是灾区,其实不过是洪水泛滥的边缘地带,李恪本想再往前走,却被两个随从死命拦住。这边缘已经是汪洋一片,谁也不能保证继续走下去会发生什么。
李恪这一路走来,心中却一直在犯着踌躇。他虽然于治水一道所知的不多,但是为了山西的水患,自前朝到如今关于水利的奏折,所能找到的,他都读过了。虽说黄河水患是年年治年年有,但是原因出在黄河河道过长,质量不均,因而看起来虽是黄河水灾,但内里决口的地段却是年年不同。汾河河堤是五年前刚刚修过的,彼时山西巡抚专为这件事奏过好几个奏本,这些奏章李恪来山西前刚刚翻阅过,绝无记错的可能。但是转眼见大堤又被冲毁了,不知道当年修这堤坝时掺了多少假,山西又有多少官员卷进其中。就是真要追查,这件事又应该追查到那一层呢?
不过现今李恪还没有功夫深思这件事情,大水,已经要淹到大门口了。三个县的百姓被困在水中,一个处置不慎,便会酿出天大的事故,这些实实在在由不得李恪有一分的马虎。
从洪水中逃出来的百姓如今已经三五成群的聚成了堆,在民众聚集的地方已经有了官府搭建的棚子,施粥棚住所安排的都还算井然有序。百姓们冒着风雨,拖家带口的,虽然显得有些狼狈难堪,好在还没有动乱的迹象。李恪的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暗暗赞叹此处主是官员行事的麻利干练。
“你去问问这边主事的官员是谁,把他叫过来,我要问话。”李恪向身边的一个随从说道。他现在正躲在一个棚子下多雨。
过了好一会儿,才见一个身着青衫的官员跟着一溜小跑的赶了过来。那官员身材十分矮小,却显得颇为精干,他浑身早已经被雨水湿透,这时候也来不仅甩一下身上的雨水,刚一摘斗笠便跪倒在李恪的面前,道:“下官吉安县丞赵适,不知太子竟来了这里,招待不周处,还望太子恕罪。”
“是我们贸然赶来,你有什么罪过?你们县的县令呢,怎么是你出来主事?”李恪扶起赵适,问道。
“唉,这件事一言难尽”,赵适叹了口气,道,“我们县令大人住宅地势低,忙着回家搬运东西。临县的两个县令都被水冲走了,剩下的这些人中就属下官官职最高,只好由下官先顶上了。”
李恪冷哼一声,道:“一个县令家里能有多少东西,身为一方父母,却抛下百姓逃难,这样的人国家要他何用?赵大人,从今天起你就是这吉安县的县令,能直接给我递折子。灾情处置的好,我还另有封赏。”
赵适一愣,道:“说来惭愧,下官不是进士出身,怕是会辜负了太子的信任。”这话倒不是赵适谦虚,按照本朝约定俗成的规矩,没有进士出身的官员一般只能当到八品,不能为一方主官。因此赵适才当先先提出这一节,免得将来李恪任命上去了却被吏部驳回白丢了脸面。说是能当到八品,却也得苦巴巴的熬资历熬出缺才行,等退休能混到个县丞候补便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大事了。但是赵适不过才三十岁的年纪,便已经当到八品县丞,也足见其才干。
李恪点头道:“你虽然没走过考场,但是这份为国为民的心却是那帮.....却是寻常人比不了的,单凭这一点,你就能当得好这个县令。”他本想说那帮只知道读圣贤书的混蛋,但一想自己此话一出,诋毁面太广,难免惹人不满,因而忙改了口。
其实赵适家中早已经被淹了,他这时候虽然忙着组织救灾,却也是怀了一肚子的委屈。如今蒙了李恪的赏识,一下子当上了自己做梦也不敢想的县令,不禁泪流满面,道:“臣一定不辜负太子殿下的信任!”
李恪一笑,道:“现在只把一个县交给你管,你如果真有才干,将来也不是一个吉安县能拘住你的。”他言下还有提拔赵适的意思。
眼见赵适又要叩头谢恩,李恪忙把他扶助了,道:“你也不用谢,差使办好了比什么都强。我这时候启用你,你如果干得不好,我面子上一样挂不住。”边说边靠着桌子旁坐了,笑道,“如今也不必谈这个,我们赶了两天的路,着实饿坏了,你这里有什么吃的没,弄点出来让我们填填肚子。这救灾的事情,我们边吃边说。”
赵适此时正恍若梦中,经李恪一说,才慌忙擦了眼泪,赔笑道:“下官这次从家里出来的急,实在没带东西。”说着向身边跟的衙役道:“你快去,从城里给太子爷弄点吃的回来。”
李恪止住了赵适,道:“谁要吃山珍海味了,你们这两日在这里难道不吃东西的吗?弄点热的来就成。”
赵适尴尬地说道:“下官这几日都是跟着灾民吃的....如今只有稀饭,不过倒也还热乎。”
李恪身边的一个随从喝道:“你是当官当糊涂了吗,这样的东西也敢拿出来给太子吃?”
其实不要说太子,就是李恪身边的这两个侍卫品级也比赵适大得多。赵适平常除了县令也没再见过更大的官了,哪里知道他们的饮食制度,这时候被侍卫一骂,不禁慌了神。
李恪笑道:“你又来吓唬他。灾民吃的就行啊,这么多人都吃了,难道我还不能吃?”接着转头向赵适道:“弄上三碗稀饭过来,我便很承你的情了。这时候的稀饭,可比山珍海味的好下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