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尝有歧路之旅(1/1)
孟戚最初给李元泽以及几个心腹谋臣留下的印象,是“能打仗,但少有出奇制胜的良策;有远见,但做事不死板,用兵极是稳当”,这不就是镇守后方保粮道运粮草的好人选吗
除了年轻,没别的缺点了。
真相是那时孟戚兵法大半是自学的,虽然倒背如流亦能融会贯通,但忽然麾下多出几百上千人的性命让他负责,前方十几万大军又仰仗着他护送的粮草,敢不稳妥吗
这就是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差事。
结果,干得太好被误会了。
好在错有错着,最初楚军并非天下起义军里最强的一支,粮草所受的威胁不算很大,半吊子兵法水平的孟戚恰好借着这个后方的差事,向诸位同僚学了许多东西。
李元泽的谋臣们也很赏识孟戚,毕竟年轻人多毛躁,都想着建功立业。先锋官的活儿人人抢,像孟戚这样踏踏实实蹲后方还愿意学本事的,打着灯笼才找到这一个。
按照史书的说法,随着战势推进,天下格局初定,李元泽身边的十四功臣也逐一露面,彼此结下深厚情谊。
对孟戚来说,有些人跟他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主要是因为他学得多,学得快,又擅长举一反三,不久后大家就没法教了。众人便觉得孟戚是出身寒门,又无名师,才被耽搁了,英雄惜英雄,有志之士也惜同辈佼佼者,加上同帐为臣有共同的抱负,很快众人就改口跟孟戚平辈相交了。
这是靠本事得来的地位。
起初李元泽还派老将谋臣与孟戚一起押运粮草,后来干脆放心地让孟戚镇守后方,顾守整条粮道。
这份功绩,谋臣名将心知肚明,外人不甚明了。
乐阳侯朱晏曾笑称,孟戚当得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敌人抢粮草失败了不会宣扬,楚军也不会傻乎乎地到处吹嘘自家有个守粮草特别厉害的将领。
孟戚把营地守得稳稳当当,针插不入水泼不进,更不受敌人挑拨,哪怕敌人挖地道胖鼠逗我都没用。陈朝军队有几次已经到了孟戚驻扎的军营外,因实在看不出破绽,又感到杀气阵阵,不愿送死只得原路退回。
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兵法的最高境界。
这已不是春秋战国,谋士动动嘴即可化解两国大战的事情越来越少。
做到孟戚这般,在外更是一点名气都没有,连朱晏都觉得孟戚不凡了,这是看破了身外之名啊
孟戚“”
并不,主要是沙鼠嘚瑟归嘚瑟,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谈笑有鸿儒,往来皆名士。这一个个的名将良相,且能跟楚军做对手的,基本也没太差的,毕竟差的一回合就完犊子了。
龙脉又不是万能的,许多事孟戚做不来。
没才华写缴文,没耐心治内政,武功没学好更不能在千军万马中直冲敌阵。
什么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难度太高。
孟戚回忆从前,忍不住对墨鲤叹道
“打天下的时候,觉得世间智士猛将犹如过江之鲫,层出不穷还个个都有逐鹿天下问鼎中原之心。往往打了一个又来第二个,让人疲于应对。可是等到楚朝建立,治天下的时候,又觉得世间皆是愚笨贪婪之人,教是教不好的,管还管不住,简直让人怀疑聪明人都于乱世出来争天下后来死光了”
“咳。”
墨鲤隐晦地瞪视孟戚,还有像秦老先生那样隐居的人。
孟戚从善如流地改口道“世间庸人太多,如果我早些遇到大夫,性情不至这般狂放。”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