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节 气魄恢弘(2/2)
电影到达不了的广大程度。”这个也是对的……很多科幻作品都涉及到了科技发展之后的负面影响问题。科学界也许是最为唯物论的了,他们承认科学是把双刃剑,很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虽然他们追求更完美的科技,但是却从来不否认负面影响。
这个没有好争论的:现在的不少科幻电影,都是站在这个角度上来展开的。因为科技进步造成了危害,然后人类痛苦,纠结,各种不安,最后主角大开金手指拯救世界……这样的作品,也不算少了。
“而最后一点,就是非人类中心。”利维说到了第三点,“前面两点,还都是在纠缠着对人类的好处和害处,而这一点,不以人为作为中心,跳出人类中心视角,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审视人类这个整体,则是可以看到整个人类层面上的人性。别的电影,只能够通过一个人去反映整体,可是科幻电影,可以直接从整体入手,这也是别的电影比不了的。有了这三点,哪里还需要人性?解剖人性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科幻作品,立足的基本点是人类。”
什么是科幻作品?这个问题其实很难说。有人总是喜欢议论什么是软科幻,什么是硬科幻,讨论科幻故事里的科技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可信的。可实际上,这不是科幻的重点。
科幻的重点是什么?立足于人类,站在全人类的力场上看待科学,两个主角一个是人类,一个是科学,讨论着两者的关系,这就是科幻。
细节注重的再多再合理,可是讲的故事本身和科学无关,和人类整体无关,而是纠结于一两个人的情情爱爱,那不是科幻。细节上几乎没有什么突破,哪怕讲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点突破,甚至是无用的小小突破,可是思考的确实科学和人类的关系,这就是科幻。
站的足够高,看得足够远,这才是科学幻想的伟大之处。真正恢弘的,不应该是场面,而应该是思想。
能够把这些做好,就是一部合格的科幻作品。而把这些做好,也肯定是一部出色的电影作品——能够把目光提升到人类高度去看待问题,怎么可能不是好电影?
“你说的这些东西,似乎只有库布里克做到了吧?”亚历山大苦笑道。
利维微微点头,确实,库布里克的奥德赛三部曲,是真正的科幻电影,和他相比,其他的科幻电影,未免都有些羊头狗肉之嫌。
“可是,尼克……我不得不说一句,现在的科幻电影不够好,除了追求商业之外,一个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电影本身没有足够好的故事。库布里克是几十年前的人了,你也应该知道,现在的科幻场,有多么的不景气。现在,可不是科幻金年代了。”
现在毕竟不是库布里克的那个年代了,比起来过去的时候,科幻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
所谓的科幻黄金年代,指的是阿西莫夫、克拉克、海因莱因等三巨头当道的时候,那段日子,正是美苏两国疯狂太空竞赛的40年代末至60年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渴望达到了巅峰,美苏对科技的重视前所未有,催发了黄金时代。
在那段时间,出现了无数经典的作品。在科幻电影中位列第一的2001太空漫游,就是那段时间诞生的经典。
可惜的是,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了——随着苏联的衰落,美国人已经没有了压力,也没有了以往对科学,对宇宙近乎无穷的向往。nasa的作用日益降低,美国人对宇宙的渴望已经衰微了。
这也引发了科幻说日益衰微。而且,一些评奖者们为了引起更多的注意,还促进了这个行为——在利维的记忆中,明年的雨果奖,就是颁发给了哈利波特的。这让有些科幻作家气的跳脚大骂,哈利波特算哪个宇宙的科学幻想?谁来给解释一下光轮2000的科学原理?
这些是需要考虑的,就算是利维真的想要拍摄科幻电影,有科幻拍摄么?纯粹自己写剧本?那可太难了啊。
“你放心,剧本我会找到的。”利维摇了摇头,没有就此和他争论,果然,他早就有了准备,“实际上,我已经想好了剧本的来源了——去亚洲的那一趟,我的收获,可是不小呢。”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