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柏树的秘密(1/2)
“唔,”村长这倒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这里的村东头有一棵老柏树,唐朝的李世民继位以后,天下大旱……”
这就和旅游区景点的山民编出来的民间传说如出一辙,沾着边儿就靠,估计李世民压根儿就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跑到这里找树求什么雨,还不如在长安盖个龙王庙。反正左耳朵听右耳朵冒,不过我还是把握住了村长整段赘述当中的重点,也就是那棵得来了村名的古柏——村子里唯一比张义山还老的东西。
柏树是一种活得年岁极长的常绿乔木,仅仅在北京市内,因为保护得好,柏树当中树龄最早的就可以追溯到盛唐时期,陕西黄帝陵的柏木林,无人伐采,平均树龄更长,千年以上的古柏大概两三千棵,相传黄帝亲手种植的那棵古柏已经有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至今仍然枝繁叶茂,活得有没那么久谁也没考证过,但柏树的确是长寿树种当中最长寿的了。尤其它的生命力极顽强,有的柏树遭遇了雷击甚至齐根伐去,一开春又发出新芽,过上若干年还是生长得郁郁葱葱。
“那棵柏树……”没等村长讲完,高童就抑制不住地打断了,“能不能带咱们去看看?”
村长有些迷惘地点头,掐灭了手里的烟,亲自又把我们领到了村头,拐过一个弯,仿佛半开的伞盖一般巨大的树冠就迎进了人的视野,走近前去,几个人才能环抱过来的树干上方枝叶密密匝匝地伸展开来,树的胸径有接近一米半粗细,一下子就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这是我们村的神树啊,”村长有些感慨,“一个是党的政策好,另一个也靠了这棵老柏树的保佑,这几年村里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哩。”
把两种互相冲突的价值观给捏合在一起,实在让人不敢领受,可又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村长自顾自的侃侃而谈,说是按自己的家谱记载,这棵柏树从古至今一直被后人当成神一样崇拜,如果不是文革期间村民的自发保护,恐怕早被红卫兵当成封建迷信给掘断了根。我们一边听着,一边绕着古柏兜了几圈,柏树的枝条上绑了几根红布,有的已经褪色,有的鲜艳夺目,看来当地老百姓的确是把这棵生命力顽强的老树神化了。
这树看不出什么毛病,我听见大头避了村长偷偷跟高童嘀咕道:“不行的话,就把这树连根刨了,看看下面有没有藏着什么。”
我暗想大头够狠,这等于是要刨了人家的祖坟,高童也面露不忍之色,摇头说道:“墓室地图里明确标记了三个点,现在还弄不清这棵柏树是不是其中的一个,其它两个标记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先都查清了再说。”
默默这半天一直在上下打量这棵古树,看了看村长,问道:“刚才您说的附近那个大柏树乡还是前进乡,也有一棵古柏树吗?”
村长用手朝南遥遥一指,“离这儿大概四五十里地吧,原来也有一棵老辈整天烧香磕头的老柏树,破四旧的时候被人挖掉了。”说到“挖掉了”这三个字,村长语调的尾音上扬,表情很有些得意。本来嘛,都是被当作神迹的古柏,现在这附近只存了他们村的一棵,换成谁也会有些自豪。
没等默默再跟着说什么,高童已经拿出了一张墓室地图的复制件,这是昨天刚刚按照高童的手绘原图重新放大整理过的,原先模糊的山川河流和张义山刻意做出的标记清晰了许多。阳光下高童眯了眼睛,用手指着下方的一个标记点,扫了一眼比例尺,狐疑地说道:“两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的确是二十公里左右。”
突然出现的答案令人猜测不透,张义山标出的两个点是两棵活了千年的古柏的话,有什么隐藏的意义?
“最下面的一个点,”高童继续看着那张墓室地图,“照这样的比例推算,大约是古柏村到前进乡距离的一倍,由前进乡向正南的距离是四十公里,不知道是哪儿?”
这次连村长也摇头了,大头却早用手机翻出了现行版的地图,电子产品果然比张义山时期要先进得多,放大了图片找到古柏村,再以大约二十公里外的前进乡为基点,四十公里左右的距离向南一划,大头失声叫道:“这已经到了秦岭,……是桐柏峰!”
顾名思义,那座山上应该长满了桐树和柏树,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也应该有一棵或者更多的千年古柏。我的头有些大,从现在可以得知的信息来看,是两棵分别被当地人作为了神祉的古柏,还有能够想到的远在六十公里外桐柏峰上的柏树,这些用千年古柏组成的密码要告诉我们什么?
村长看了看表,对我们几个一龇牙挤出了笑容,“各位领导,到了饭点了,咱们走吧,先吃饭。”说罢也不容高童推托,拽上陪着我们的那几个“省里的同志”,一路喜气洋洋地回到了村委会。
我们几个和高童不一样,听着吃饭比什么都高兴。丰盛的酒菜和鼓舞人心的开场白以外,村长的确能够抓到“上头的人”猎奇的心理,几样城市吃不到的野味和当地的特产红烧双色鲤鱼都摆上了桌,加上几个陪同的村干部热情洋溢的表情,酒桌上的气氛一瞬间就被拉到了**。
高童明显还是想要跟其他人多打听点什么,把话题拉扯着往柏树上靠,但除了村里的形势一片大好,村民们正在村长的带领下战天斗地奔小康,一句有用的也没有,不觉有些泄气,几口酒下肚红了脸,跟村长说道:“其实不用那么客气,我们又不是什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