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日本民主政府(1/2)
随着‘日本民主共和国’在横滨成立,关东平原的建设秩序陆续恢复。[就上]中华民国运来了大批的粮食、建设物资,同时国会通过贷款法案,为日本新政府提供了资金。
日本新政府总统丰臣正羽实施‘以工代赈’的政策,只要日本民众到工地上干活,就可以吃饱肚子,并且领取到一些生活用品。
同时进行民主选举,在关东平原上重新建立行政体系。
以工代赈的劳动内容,也就是清理城镇废墟,并建设住宅、恢复水、电、通信、交通,最后就是建立工厂。
这一系列的恢复过程中,都有中华民国的财团旗下的各企业参与其中,工程基本上都是财团旗下的企业接手,然后将零碎的建设项目对民资进行招标。例如一个工程,财团接手的报价是100万元,再承包给民资,民资的报价基本上只有50万元上下。
这其中的水份极大,毕竟贷款的是财团,接手工程的也是财团,日本新政府是战败型政府,自然也就是随便拿捏。
所以国会通过的20亿元贷款,真正借给日本人的人力、物力的价值,不到一半。首先是贷款只能拿到8成,也就是16亿元。加上财团报价上浮50左右,有的项目、商品甚至是达到100主要也就是一些附加值比较高的商品。
等于说日本人借了20亿元,但实际上拿到的钱,只有8亿元。但是他们未来不仅要偿还20亿元,而且还要为此支付利息。
所以当时代发展之后,赔款不流行了。
如今流行的是贷款。
因为赔款太直接,会被战败国的民众抵触。然而借款就不一样了,名义上是借给战败一方钱,实际上却是和战败赔款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掠夺,而且借款所掠夺的方式更加隐蔽,并且效率更高。如果是赔款,民众会认为钱被人给抢了。而如果是还款,则会感觉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而且这样的借款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掠夺的对象一开始确实能拿到钱,不会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运转、发展。等把蛋糕做大了,就具备还款能力了。
20亿炎黄币的贷款给日本新政府,在扣除‘中介费’的两成之后,再加上采购、工程的上浮价格的部分,中华民国只需要付出8亿元,进而也就掠夺了12亿元的本金。每年利息5,当年结清,相当于每年可以掠夺1亿元的利息,十年后开始返还本金,相当于可以掠夺到超过10亿元的利息。
于是,付出8亿元,可以收回超过22亿元的回报。相当于是三倍的回报率,除以10,每年差不多33。33的回报率。
这就是其中的猫腻所在。
但是普通民众并不清楚这些。
除了贷款对日本政府的剥削,还可以在日本建立用工成本无比低廉的工厂,让日本人拼命生产。
就像是富士康一样。
富士康就是典型的战败型工厂。
富士康里面的员工,一个星期上六天班。每天上到晚上七点才下班,一天工作11个小时左右。名义上都是8小时,但是做到下班的点,别人都没下班,还在流水线上面做,想下班的也走不开。而工资方面,富士康的工资非常低,如果要想赚到两三千的工资就必须加班。
流水线生产的效率是非常高的,例如生产别针,如果不是流水线生产,一个工人一天也许只能生产几十个别针就顶天了,但是流水线作业下,一个工人一天可以声场上万个别针。
这就是差距,进而流水线生产产生大量的财富。
然而这大部分的财富,都讲被掠夺。
富士康之所以还能在后世的中国经营下去,自然还是因为富士康包吃住。于是对一些人来说,每个月尽管累一点,但是还有两三千的工资剩下来,也就是买一些衣服之类的会花点钱。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动脑,流水线生产是不需要花脑筋的,而且还不用太担心失业什么的。
中华民国也可以在日本搞出一个‘富士康’,以中华民国五亿人的庞大市场支撑,小日本有生产不完的订单,他们不用怕失业。可以在那种‘富士康’的制度下,不断的为中华民国贡献他们的劳动力,进而不断地压榨他们的劳动力。
如此一来,日本人也有事做能吃饱肚子。中华民国也有钱赚。
而且日本人尽管被压榨,但是每个月还是有一定工资的啊!如果日本人失业了,那些劳动力闲着也是闲着,到工厂里上班还能产生那一部分的劳动力回报,进而日本的经济不也被带动起来了。
所以说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中国的制造业利润被剥削了那么多,但是看上去却还是那么有钱。因为那是十四亿人口的劳动力的血汗钱汇聚而成的,然后再经过一些不公平的财富分配,财富就大量聚集在少部分手中,进而也就造成了中国富豪满世界砸钱的景象。
实际上二战后的日本、台湾、韩国,都是在被美国大量的剥削劳动力,进而也就诞生了大量富士康那样的工厂,只是富士康做得比较大,而且剥削这些利益的美国等国家会把订单源源不断的交给他们。进而富士康那样的工厂,只要还有廉价劳动力,他们就稳赚不赔。
此时中华民国在各个经济殖民地也搞代工,也出现了不少代工工厂。但是,最好用的廉价劳动力,显然还是日本人。
日本人缺乏资源,不干活就没饭吃。所以他们必须干活,而且日本政府本身就是把人民当成工具,当日本唯一扩大经济规模的有效途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