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大阅兵(下)(2/3)
前途,从女人流向哪里就能得知,这个时代有前途的职业就是军人、制造业、建筑工程等方面。人才主要也就是流入军队和制造业。
这个时代的制造业还有很多掘金的机会,科技还在不断发展,生产力还没有二十一世纪那么高,还有很多山头可以抢占。
军队则是风险伴随这前途。
有战争,有就前途。
对于这个时期的中华民国来说,战争依旧将是频繁发生的。而且真正的战争红利才刚刚到来。
战争让国家攫取大量的人口红利,这些人口红利军人是跟在财团后面第一个享有的群体,基本上财团吃肉,军人都有汤喝。
大量的战争红利,已经催生了一大批具有军人背景的中产阶级。加上此时中华民国国防军没有对普通士兵设置什么屏蔽障碍,只有有足够的能力和运气,甚至可以晋升为将军,所以参军也是那些没有太高文化、技术的年轻人最好的出路。特别是那些刚刚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之前他们没有什么机会受教育,军队就是最好的学校。
随着三军方阵的走过,接下来出场的则是武装警察、预备役、民兵部队,中华民国的兵种比较多,不过一些兵种是不参加阅兵式的。
当那些武装警察、预备役、民兵迈着整齐的步伐,手持冲锋枪、步枪等装备通过承天门城楼,各国观察团都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华民国的预备役系统貌似已经越来越完善了。
预备役系统,是战争能力的一种体现。战争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进行全民动员,这个时候预备役系统是否完善,关乎战争动员速度,以及动员起来的士兵的素质高低与否。
中华民国的预备役系统,基本上也就是之前西北政府建立的,大量的预备役军人已经构建出了一个完善的预备役体系。
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面,随后出场的是中华民国装甲师方阵,当战车轰鸣开来的时候,过场上的群众再次沸腾了。
而各国观察团也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华民国的‘无畏4战车’,无畏4战车,毫无悬念的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战车。
在英国人将战车投入战场以为是自己首创的时候,根据中华民国解禁的机密文件显示,中华民国在1914年就在中日战争中投入了战车,只是当时封锁了消息,而英国又忙于欧洲战争,并未关注到战场上出现的战车,而当时见过战车的日军基本上不是战死就是被俘。
而根据解密文件的记录,中华民国在1912就已经研制出了第一代战车,只是性能比较落后,并且当时西北政府已经有了投入战场的打算,只是战场形势发展比较顺利,所以没有将第一代战车投入到战场上。
事实证明,中华民国此时的军事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并且已经将欧美各国甩开了一段距离。
根据欧美一些专家的说法,是中华民国的工业是直接跨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体系,上来就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并且迅速取得了制高点,从而发生了雪球效应,让中华民国依靠工业体系的领先,将雪球越滚越大。
毕竟世界各国都是刚刚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体系,中华民国的工业早一步,就意味着先机。
德国人在这方面也走在了前面,但显然也落后于中华民国,中华民国相比德国的巨大优势就是人口和资源。
人口众多,资源也比德国丰富,在工业发展上,只要方向正确,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就如后世的太祖,在工业极为落后,以及欧美国家的封锁下,依旧创造出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而在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了美国之外唯一一个还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
中华民国的工业的发展,却是有很多让欧美专家们不理解的现象,那就是中华民国在没有那么多的人才情况下,如何完成技术的飞跃发展?
他们自然想不明该,是沈凝云这个穿越者的存在导致的,因为沈凝云可以给技术研发提供方向指导,他提出的发展方向,都是后世成功的方向,所以大大节约了人才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将有限的资金研发出了众多的技术,靠技术又赚取到了更多的资金,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心循环。
中华民国的科研没有什么犯错的地方,没走什么弯路,没做多少无用功,基本全靠沈凝云的方向把控。
光是看‘无畏4战车’那设计,就知道有多先进了。车头设计成了斜角,弹头打在那里很容易被弹开,从而不会被穿透装甲。还有那履带,看上就比各国的战车要先进。现场不少军事间谍连忙拍照,将无畏4战车的外形拍摄下来。
接下来出场的是炮兵部队,不过出现的只是牵引式火炮,自走式火炮并没有出现。但是炮兵部队拉出了203口径大炮,还是让很多民众兴奋了一把,那可是战略火炮啊!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的,就算是有,体型也没有中华民国的火炮那么轻。
中华民国的军工业,已经大规模的是有低合金钢等特种钢材,武器装备的重量已经减轻了很多。
除了特种钢材,还有塑料等人造材料也进入了应用阶段。
尽管中华民国不像德国那样缺乏资源,从而不得不发展人造材料,但是穿越而来的沈凝云却是明白那些人造材料的好处,所以也是大力发展的,而且在研发上没有走什么弯路。
分列式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是结束了。
各兵种,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