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北平之围(下)(1/2)
一次的试探失败可以说还在计划之中,但第二次的有计划进攻瞄准了敌人的薄弱地方,却被识破解除了危局,化解了攻势,这就根本不在李景隆的预料当中了。
看着一个个微微低头的士卒们,李景隆很清楚,像是第二次以失败我结束的事情再多来那么一两次,北平城估计他也没什么机会登上去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李景隆还是很清楚的,手底下的士卒们连最起码交战的勇气都不复存在了,那还有什么资格去和城上的守军拼杀。
那种完全不在乎士气的指挥作战,最终所能导致的后果往往会让人无法承受。
士卒溃逃这已经算是比较轻的表现了,如果反弹的严重上级压迫的太过凶狠,临阵的时候反戈一击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所以李景隆接下来要走的每一步都需要小心谨慎,甚至在他心里已经悄然升起了万不得已之下撤兵的打算了。
第二次的失败就是一场血淋淋的教训,证明了这北平城就算没有朱棣在守也绝对不是什么一般人能够攻陷的,城内有能人,这是李景隆第二次失败所得到最直观的信息。
道衍和尚姚广孝的身份十分隐秘,就算是朝廷知道他为朱棣幕僚的人也绝对不多,甚至连天子朱允炆这时候都不太清楚这件事呢。
所以,李景隆不清楚这城里有能征善战的将领,有足智多谋的幕僚也是实属正常的。
但不管怎么说,失败就是失败,多余的借口都没有任何的用处。
与其在这边唉声叹气的,那还不如收拢士卒重新部署准备第三次的进攻计划呢……
李景隆定了定心神,继续围困着北平城,可城内的朱高炽等人却没有那经历了守城大胜而带来的喜悦。
第一次的试探击退不仅是李景隆的意料之中,也是他们意料中的事情。
而第二次的胜利,也在姚广孝的掌握中没有脱出,基本上可以算是守城的燕军占据了不小的上风。
可是,这种上风仅仅表现在于一种情势上,真正实力上的损失可不是这点上风所能弥补的。
守城的将士和城外攻城的南军之间相差了多少倍的数量,朱高炽还是很清楚的。
城中每一个士卒都是十分宝贵的作战力量,哪怕只是伤了都是对守城一方的损失,而且还会极大拉开双方之间的差距。
就算是一个比三的战损比,朝廷大军也绝对和燕军换的起,甚至李景隆还巴不得这种战损呢,他就可以完全将朱高炽手里的士卒全部对子对掉了,那北平城破之日还不是近在咫尺。
所以不仅仅是朱高炽,就连燕王妃等人都觉得北平接下来即将要面临几场硬仗了,最起码也不会次于这第二次的进攻强度。
但如此固守下去也并非是良策,士卒的伤亡折损导致了朱高炽分兵戍守九门的力量大幅度的下滑,如果再多来几次的话估计他连守城的士卒都没有了。
反观朝廷大军那边想要组织起大规模的进攻是轻而易举的事,要多少次有多少次,区区的攻城折损数量完全在预想当中,只要北平城被攻陷了,这点所谓的代价根本就不需要在意。
那一味的不知变通就不妙了,想要尽量守住北平城,就必须得有另外的方法计划才行……
入夜时分,正是人困马乏休息养神的时候。
北平城墙上的守军戒备森严,生怕白天刚败了一阵的南军主帅头铁大晚上的又搞偷袭。
而朝廷大军这边则是根本没有要动兵的意思,甚至四下的警卫巡营力量都没有多强,疏忽大意说的就是现在的他们。
李景隆白日吃了一败,虽然心里觉得这北平城不能小觑,可是却仍然没有想过朱高炽会派人出城这种事情发生。
可现在的的确确就是发生了,而且还是姚广孝建议朱高炽拍板决定,从北平城墙上放下绳索派出了数百名将士。
这些燕军将士已经悄悄潜伏到了南军营寨的附近,手里一个个带着不少奇怪的器物,借着月光一看,正是锣鼓号角等等鼓噪的乐器。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却也很是冒险,因为出城就代表着要直面朝廷数十万大军,一个不慎便是全军覆没的下场,没有足够的胆气根本做不来这件事。
扰乱南军的士气,搞得他们鸡犬不宁,让这些南军士卒们根本就无法真正的休息好,那么第二天的进攻自然就没有足够的精神,双方的战力很容易就被拉到一个水平线上,士卒数量的问题自然能够得到缓解。
而这计划达到的效果也是相当的不错,因为南军的这些将官包括主帅李景隆都根本没有想到燕军会冒险出城来做这种恶心人的事情。
一会儿一阵锣鼓,一会儿一阵号角连天,整整一晚上折腾了数十次,寒风呼啸的夜间一次次的从温暖的营帐里慌慌张张的出来,这怎么可能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啊。
可李景隆也不敢不戒备,这人都摸到了自己的眼皮子地下敲锣打鼓吹号角的,万一哪次他没起来没戒备,真碰上了燕军袭营那才叫糟糕呢……
一天两天三天,接下来的时间里南军营寨一到晚上就绝对没有消停的时候。
直到李景隆就快要忍受不住到极限的时候,这伙杀千刀的燕军却突然像人间蒸发了一般消失没了踪影。
实际上这批燕军将士早有命令,夜间的骚扰两三日便是极限,如果再多了李景隆便会彻底出手解除这个问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