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事件影响(1/2)
在地方掌军调练士卒的耿炳文及郭英等人受诏匆匆赶回金陵。
各自入京师禁军掌控京城方位,以防不测。
另有禁军调动事宜,隐隐间在向着金陵城聚拢,完全是一副要有大事发生的节奏。
相对于外界的一片茫然,甚至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金陵城内乃至朝廷文武百官们,都是相对平静的状态。
外有禁军镇守,更有耿炳文郭英等宿将执掌军权,当是不会有什么问题。
内部有储君监国,朱允炆一人挑起了大明,更有黄子澄齐泰等人的辅佐,朝廷官吏们也十分配合,大明天下之事的处理也无纰漏。
一切都在等待朱元璋的下一次苏醒,在这期间定要保证大明江山无损的局面。
可是纸终究包不住火,消息能瞒得住一时却瞒不住一世。
虽然有朱允炆监国理政,但朱元璋昏厥不醒的消息还是传了出去,并且以异常迅速的状态传遍整个大明天下。
初时朱允炆还有些惊慌,生怕自己祖父病倒的消息爆发出来会引起什么难以预料的后果。
可是当天下并无什么动荡,百姓们仅仅只是多了一份谈资而已。
至于那些心有不轨之人,他们倒是想趁着这个时候搞出一些大动静来。
可惜有心而无力,就算他们想法再好,计划再妙,也架不住本身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做成这些事。
之前的高福兴就是错认了时机胡乱跳出来,结果被耿炳文三下五除二就剿灭了。
他被剿灭了倒也算了,问题是还带起了其他一些没有看清楚局势的人,这也就导致那些原本不安分的势力顿时大受折损。
本身他们应对锦衣卫的无孔不入处境就十分艰难了,现在又没头没脑的被人牵连一番,实力大损都是最轻的,重者直接被连根拔起都有。
而且自大朱元璋昏厥之后,蒋瓛特意让锦衣卫全都调动起来,连负责长城关外情报的金丹阳都抽调回来,全力镇压国内,以防有什么星星之火的出现。
明面上有大明官军镇压,暗地里有锦衣卫潜伏,大明看起来一点都没有因为天子病倒而发生什么动荡。
这让心惊胆颤的朱允炆顿时按下了跳动不安的心,转而全心全力的投入到处理军国大事上去。
毕竟他尚处在经验不足的状态下,纵使有齐泰黄子澄两人的倾力辅佐,但一些必要皇帝亲自处理的事情,他们两人也没资格做主,还得要靠朱允炆自己去一点点的思考判断,甚至还有清楚自己做出选择之后所会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而且他还要考虑一件事,那就是大明众位就藩的亲王可也知道了天子病倒昏厥不醒的消息。
就算现在介于亲王规矩不能擅自离开各自的封地,赶赴京城,但难免人心浮动。
尤其是在朱允炆看来最应当戒备的四叔,燕王朱棣,甚至他觉得自己皇祖父传召耿炳文等人回来便是为了防止朱棣的。
然而终究还是他想太多了。
先不说朱棣本身虽然心里焦急,也十分关注自己父皇的身体状况,但却并没有什么出格的动作,更别说调集军队打算起势谋反了。
因为这个时候朱棣本身就没想过造反的念头,他对朱允炆继承大统就算有点意见却也十分尊重自己父皇的选择。
所以现在完全是朱允炆自己一厢情愿的认为,他以为朱棣心有不轨,甚至故意往不好的一面去想他。
全然没有理解到朱元璋的心思。
其实朱元璋的想法只是为了以防万一,完完全全就是下意识的防备手段,这才将他留下的这几个大将都调回来掌管禁军。
而且现在他最亲近的人都没剩几个了,朱棣可以说是他和马皇后最后的孩子,朱元璋可不打算对付自己这个儿子,更不认为朱棣会有什么造反的野心。
所以这一切还是朱允炆自己的问题,他的想法根深蒂固,从一开始就对朱棣不抱有好感,导致现在总是带着恶意去看待自己的四叔。
将来等朱元璋魂归九泉之后,说不定还要出现什么难以预料的事情呢,到时候朱棣没有动乱的心思,却也难免要被人先下手为强啊。
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大明局势还算是稳当,这艘承载大明天下的巨船还安然的行驶着,没有沉没的迹象。
虽然有些小小的风浪拍打颠簸了一点,但却没有损伤,更别说伤及根本了,至于船毁人亡的事情更是想都不用想。
只是这朱元璋病倒的消息所带来的后续影响可没有这么轻松就算了。
大明国内能无事发生,但对于大明的邻居们可就不一样了。
首当其中的就是长城以北边关势力草原鞑靼部。
阿鲁台本来摩拳擦掌的想要在近期就对瓦剌部动手,更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打算此战只有胜败两个选择,什么求和等等都不会发生。
胜,则鞑靼部趁势而起彻底灭亡瓦剌进而称霸草原。
败,则鞑靼部被瓦剌反吞彻底消失在草原势力当中。
可是还没有等阿鲁台下令呢,从中原传出来大明皇帝病倒昏厥,乃至病危的消息已经到了他的耳朵里。
这可就有些吓人了。
本来阿鲁台就担心大明这一次有做渔翁的意思,谁知道怎么突然就传出来朱元璋病危呢。
一时间阿鲁台也拿不定这消息的真假,更别说还有锦衣卫在故意扰乱视线,使得他原本的作战计划不得不因此推迟下去。
他要等这消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