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曲折中都城(1/2)
当今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陛下,生于濠州钟离,也就是现在的凤阳,当初大明建国的时候老朱便觉得钟离这个名字不够上档次,好歹也是自己的出生地,养育了一代天子的龙兴地方,再叫作钟离便有些不合适了,所以才改称为凤阳。
并因为早早的就被划为中都兴建之所,更是从原来的一县之地硬生生的扩大到了一府之地,从最开始的乡下小地方,渐渐的变成了四县为一府,后有拨划进去八个县城,合击十二县为一府,是乃中都凤阳府。
而凤阳起名缘自凤凰山之阳,不过具体为什么叫做这个名字,还得为老朱是什么意思,因为这是他亲自更名的府城。
原本大明建国洪武二年之际,便已将最开始的钟离县更名为中立县,后有将中立县更为临淮县,是因为其毗邻淮河,可是没过多久又重新该回了中立,不过这一次直接变成了中立府。
与此同时一直在濠州西南部的凤凰山南麓之地建造的中都皇城也渐渐有些规模,这时候朱元璋才顺势将中立府彻底更名为凤阳府,也便是中都凤阳的定名。
很多人猜测是因为凤阳之名皆因凤凰山皇城宫殿而起,不过这一点从来没有被朱元璋点头同意过,反而是每次等到老朱回到后宫的时候总拿这件事和马皇后开玩笑,但其更名凤阳的具体因由却从未细说出来。
不过这大理规划建设自己的老家是没错,但这于可没有这般轻松。
南京金陵皇城始建于前朝至正二十六年,也就是大明建国的前两年,当初便是有了作为鼎鼎天下皇宫禁城的打算,只是起初朱元璋还是吴王,不太好大张旗鼓的建造,就连宫殿的称呼都只是吴王新宫不敢擅称为皇宫。
和现在南京城的皇城相比在规格上那是差的远去了,知道明洪武元年开始,才渐渐的冲洗提起建设。
但却因为朱元璋想着要迁都凤阳而使得工作进度异常缓慢,后来不得已之下,才将中都那边的建造先行搁置,重现捡起了南京皇宫的建设。
这也是为什么凤阳中都皇城建造如此费力的缘故,这里面不仅有朱元璋逐渐没了迁都心思的原因,还有大明开国之初国力限制,同时建造两座皇宫都城显然是捉襟见肘,跟何况当初草原各部族虎视眈眈,元朝大将王保保仍旧沉兵西北一带俯瞰中原大地,只要朱元璋稍显破绽,说不得便是挥师南下重新争夺江山的局面。
所以国力之偏重必然要向着军事方向,而对其他进项有所减缓甚至停滞,不然外敌都挡不住了,还要在这里修建宫殿,那岂不是自寻死路的做法。
中都凤阳正好就卡在这不上不下的尴尬地方,前有国家侧重军事银钱调度有限,后有南京皇城的修建,作为朱元璋当时的政治所在,肯定不能让那边的皇城破烂不堪才是。
在这两下之间,自然而然的就使得中都凤阳皇城的建造变得停滞不前,就算稍有进展也不过是小打小闹一般,与整体进度上如同九牛一毛而已。
但现在大明不一样了,天下已然走到了洪武二十四年,而且再有一个月便是洪武二十五年,大明建国已有四成百年,和当初有些风雨飘摇的时候完全就是两码事了。
外敌的卑躬屈膝沉默低下,自纳哈出臣服,北元破灭,最后一丝挣扎希望乃儿不花投降开始,整个大明在对外方面上已经达到了举世无敌的境地。
没有任何一个外敌敢在这种时候触碰大明的界限,逼近他们自己还要有忙得地方,草原上没了主人,鞑靼部瓦剌部等等部落都在你争我夺的开始抢掠地盘资源。
不过就冲着现在的局势来看,原先的几大部落除了已经向大明投降的兀良哈部以外,也就是鞑靼和瓦剌两部能够成事了,其余的不投降便是死路一条,这就是草原上的规矩,想要在夹缝当中求生存,根本不可能。
但这些和大明而言也并无什么影响,反正不管事鞑靼还是瓦剌,都要看大明的脸色行事,虽然日后难免要提防这两家势力做大,但显然不是现在这个时候。
而正值此时,朱标巡抚陕西回来之后,继续督建中都凤阳的担子便落到了他的身上,朱元璋对于将此差事交给太子也是十分的放心,毕竟老成持重这种评价可不是说说而已。
对于自己的故乡,那个放牛的地方,朱元璋还是心中有着牵挂,交给其他人管理吧尚有些不放心,所以还是交个自己儿子的好。
朱标自然是走马上任,匆匆忙忙的奔赴凤阳府凤凰山,不过好在离着南京不远,也不用太过奔波。
但话说回来,这中都的建设颇有些曲折,从洪武二年开始建设中都宫阙,三年建造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等重要府衙;四年初又开始建造方丘,日月社稷山川坛,太庙等祭奠宫宇。
后来又是兴建粮仓银仓等等,还有钦天监,观星台等等,同年也开始建造皇城的宫墙和在宫墙附近的勋贵宅邸。
真个中都凤阳就是这样一年建造一点,年年拖一点,搞的很不利索,从来不曾有过大兴大建的时候。
整体时间算到现在,从洪武二年到今时洪武二十四年,建造了二十二年之久。
要知道南京皇城也不过是从至正二十六年到如今,而且从工部呈报的进度来看,来年便是可以彻底完工的,加起来也不过是二十七年的功夫。
这里面还要算当初大明没有建国的两年呢,和中都凤阳一比不知道快了多少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