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智商税(十八)(1/2)
八十年代,香港的修造船业相当发达,别说日后的共和国,哪怕是此时此刻的韩国和新加坡都不敢说在船舶工业方面稳胜香港。
此时香港存在着多达300家以上的修造船企业,拖船、驳船的制造水准在国际上也是一流,拥有一大批船舶、机电、钢结构、航运等方面的优秀人才。
不过,相比新加坡、韩国政府为造船企业所提供的土地、政策、资金等种种优惠相比,由于港英政府有意去工业化和香港金融地产行业占据了大部分资源的缘故,此时的香港修造船业可以说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事实上若无梁远介入,在九十年代怡和掀起的企业迁册大潮中,香港造船业的人员、资金转移得最为彻底,一部分北上大陆,其余的要么去了新加坡、韩国,要么转行或者破产。
日后新加坡高度发达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可以说相当程度上是站在香港船舶行业的尸骨上崛起的。
梁远收购怡和之后,虽然怡和香港业务没有大型的修造船厂,不过怡和太平洋旗下的怡和船务却是香港知名的航运服务企业,和香港造船产业之间的关联相当密切。
因为一头撞入了透平产业的缘故,梁远琢磨海洋问题已经许久了,若非f14战斗机入华这个意料不到插曲,某人早就调集资源杀进船舶制造和海洋装备行业了。
围绕着远洋钻井平台——石油、天然气——电力这条产业链,燃机轮机也好、电子技术也好、钢铁化工也好能干的事情简直太多了,可以说这条产业链才是未来远嘉的根基所在,远嘉目前所拥有的几大核心实验室,从根子上说都是为了这条产业链所服务的。
如果说科技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石,那么科技本身就从某种以上可以概括成是一部不断发现能源、更好利用能源的史诗,虽然科技自身的含义往往定义成为了更好地了解未知世界,但在了解之后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类的生存或是服务。
围绕着能源这个中心,从古至今人类发明了无数的思想流派,打了无数场战争,最终在时间的长河中凝结成了闪耀的文明之光。
这次梁远花费精力冒着变成汉奸的风险和宁雷推销自己的智商税计划,除了减弱将来梧桐湾县时所面临的威胁程度之外,给远嘉进入船舶、海工行业打基础也是重点。
比如某人计划好久了的056型护卫舰,接着这次勾搭法国政府的机会,参考下拉斐特级的设计都是大概率发生的事情。
当着唐婉和宁雷的面,梁远到没隐瞒什么,把自己打算进入船舶行业的心思明白在桌面上。
“按远嘉大会议所做出的决议,进军香港能源市场是集团收购怡和之后,必定要走的一步,这对补全集团的产业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怡和虽然在六十年代放弃了传统的香港船舶制造行业,把目光转向香港的航空货运方面,但自香港开埠时起,怡和就同香港的造船产业有着深刻的联系,就算怡和产业方向转移,但影响力仍在。”
“军用暂且不提,香港在民船建造、海洋机械等方面的实力在亚洲也是一流水准,不过港英政府对香港船舶行业限制颇多,眼下不少香港修造船企业都打算移籍新加坡或是转投韩国,与其便宜了外人还不如由怡和重操旧业,把这股资金和技术力量慢慢的转移到国内来。”
“小远的意思,全新的多用途航空母舰就由你还没成立的那个新船厂来建造不成?”
宁雷有些惊讶的看着梁远。
这话要不是梁远提起,换个人满屋子的人都会嗤之以鼻,航空母舰可不是南湖里停靠的铁皮船,那玩意绝对是船舶制造行业的顶级明珠。
“宁叔,就算我在海外把资金和技术问题解决掉,这东西也只能在国内建造,否则船建好了被人家一道法令扣在当地,那才叫冤枉呢,到时连说理的地方都不会有。”
瓦良格的回国历程梁远不说倒背如流也差不太多,梁远可不想把自家的命运放在法国人的节操上面,以航空母舰的建造周期来说,届时北极熊很可能死翘翘了,万一那时的法国佬顶不住美国人的压力,搞出类似后世西北风两栖攻击舰转卖之类的事,梁远可耗不起时间。
“现在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宁叔也应该知道,很多国际技术采购或是交流工作还处于恢复或是不确定的状态,就算在国内建也不可能打着航空母舰的旗号修建。”
“如果小远搞定了法国人,打算用什么办法引进相关技术?”
熊伟信好奇的问。
“可以起降多架直升机的全通甲板大型海事搜救船,主要用于大型岛屿救灾,大型海难救援,兼备部分打击海盗和反走私功能。”
“比如搭载中国人民解放军去某岛救灾,顺便打击一些乘火打劫、抗拒救灾的顽劣份子就新船的主要任务。”
梁远义正言辞的说道。
当然,先把别人搞沉了,然后在实施大型海难救援工作也是这船的主要任务之一。
“小远,你简直太无耻了。”
看着某人正气四射的脸,宁婉菲是在忍不住。
“伟信叔叔,你想想看,不用航空母舰的名义建,伟信叔叔也有由头去和上边打嘴仗不是,搞不好把海军忽悠过去了,新船还真有可能搞进国安的编制呢。”
八、九十年代,共和国的走私工作也在国安的业务范围之内,开着航母去缉私,这星球上也没谁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