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赵氏孤儿 3(1/2)
“啊嚏!”数千里之外的朱由榔打了个喷嚏。“有人在背后说朕么?”
定了定神,朱由榔还是决定做一个唯物主义者,不去想这些怪力乱神之事。
胯下的马儿对朱由榔身体的抖动没什么反应,仍旧缓步行走在队列里。
这匹马儿,是李定国亲自挑选的。
李定国听说朱由榔想要学习骑马,曾经忠心耿耿的接朱由榔入云南的他,从军中难得的高头大马里挑了一匹性格最温顺的献给了朱由榔。
朱由榔很高兴,赐名为“紫电”。
“希望朕的蝴蝶翅膀不要扇的那么快,要是改变了国姓爷的北伐时间,那可就麻烦大了。”想到朱成功第三次北伐失败的惨状,朱由榔忍不住暗暗落泪。
泪水嘀嗒嘀嗒滴到了紫电的脊背上。这匹温顺的大马此刻仿佛通了灵的颤了一下脊背,随后低垂下头放慢了脚步。
一人一马,悲怆的行走于千军万马之间。
强自压下对历史的感伤,企盼着那群锦衣卫能够成功到达,朱由榔轻轻用手抚摸着紫电的脊背,把思绪拉回了脚下的土地。
缅甸。
这个在历史上终结了自己的地方,现在即将被李定国的铁蹄所征服。
而在朱由榔的规划中,缅甸也是他“反清复明”的重要基地。
现在的缅甸有两百万人口,大约相当于半个云南。听起来是很少,但对于朱由榔这个穿越者来说已经足够---没工业化的满清在入关之前都不一定有两百万人口,却一步一步征服了整个中国。哪怕缅甸的这两百万人口,只能供养出来二十万工业人口,也足够在这个0蒸汽机的时候慢慢推回神京。
缅甸在这个时代的传统舆论中被认为是还不如贵州的烟瘴之地,但在朱由榔看来,缅甸其实比被称为穿越圣地的海南岛还好一些:
海南之所以被认为是穿越圣地,无外乎几个原因:孤悬海外(对于明朝人来说,四公里宽的南京段长江江面都算是天险,更不用说几十公里的琼州海峡了),有足够的初期人口(100万),有铁矿(田独/石碌),近海便于贸易,封建统治力量较弱(距离明朝政治,经济中心都很远)。
相比之下,缅甸虽然不是海岛,但是如果满清要和自己打长期战争,得从湖广等地调运粮食,历史上的清缅战争总共耗费了满清九百多万两白银,而明清战争的规模远远大于清缅战争---云南,湖广-四川,东南三个战线每时每刻都在燃烧着满清的国库。现在满清的财政收入不到乾隆朝的一半,再打几年,满清不仅弄不死自己,说不定还得从云贵收缩。
人口是海南岛的一倍,铁矿煤矿齐全(海南的穿越者还得去打鸿基煤矿),封建制度还残留着分封制,被视为工业化死敌的儒教思想在缅甸影响很小,除去语言不通这一点,怎么想都是缅甸更加适合穿越。
可是语言不通又是什么问题么?
晚清的洋泾浜英语才六百多个词,一样能够让掮客们和洋人交易。这个时代普通人的平均词汇最多三千,学习起来最多半年就能说的不错。
至于缅甸那歪歪扭扭的文字就更简单了,认识缅甸文的不超过十万,让他们全部用汉字就行。无论是学倭国用刀子,还是在缅甸开科举,都可以逼着他们改用汉字。
而且,缅甸还有一个常人难以发觉的优势!
得益于传统的华夷之辨,自己手下的文臣并不会太过注意自己在缅甸那些“不符圣人之言”的做法---您老人家别在两京十三省搞这套就好,而缅甸本地的封建主也难以对抗从北方来的数万大军,就如同江南士绅屈服在了满清的屠刀之下一样。内外压力都被减到最小,自己说不定可以培养出数千干部,然后带着一支新军“六出高黎贡山”,北上光复中原?
“陛下,外面有几个人,自称是阿瓦义民,求见陛下说有破城之策。”杨强益小步跑着过来传话。
“问他们是不是赵家人,若是就让他们过来。”
不一会儿,杨强益领着两个汉家衣冠的中年人走到近前。
“海外弃民见过陛下!”两人激动的朝着马上的朱由榔叩首。
朱由榔翻身下马,把缰绳递给一旁的卫士:“快快起来,怎么能说你们是弃民呢?若是我华夏之祖先都这么想,恐怕今日汉人还龟缩在陕西,河南一隅之地,哪有今日两京十三省的五千万汉人?周代之时,南直隶,湖广,江西皆为蛮夷之地;到了唐代,两广也被视为畏途。而到了数十年前,本朝已经在云贵改土归流。只要我大明仍然是世界之中心,总有一日,世上再无蛮夷之地!”
两人不太能听懂朱由榔说了什么,只知道是安抚他们的好话,当下齐齐点头:“草民等谢陛下不弃!”一面说着,一面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黄纸:“此乃师父所绘阿瓦城之地图,上标有阿瓦城王宫,官署,仓库,军队驻地等,愿助陛下取阿瓦城!”
杨强益听到地图二字,就三步并作两步冲了上去夺过了这叠纸,发现没有异物才长舒了一口气。
“杨伴伴何必如此紧张?难道是担心荆轲刺秦王故事?”朱由榔抚着胡须,笑的像个两百斤的孩子。
“陛下圣明,所言正是奴婢所想。”杨强益拍了个马屁。
朱由榔听罢更是大笑不止,“那时华夏还没有纸张,地图是皮或者丝绸做的,何况荆轲还放在盒子里呢。这两人若是要学荆轲,不带个盒子怎么行?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