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行(中)(2/3)
业制造,将逐步开始向大工业化发展,以此带来的国力增长和进步,当真不可想象。“可是你提的那个发电器,朕是无能为力了。”天启兴奋之余,也有些落寞的摇摇头:“否则假以时日,并非就做不到。”
皇帝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想必天启已经感觉到自己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衰弱的速度超乎想象,怕是老天爷不会再给他时间去研究一项新的技术了。
“皇上,您已经很了不起了。”李沐认真的看着天启,一字一句的道:“只凭这一项,大明历代先帝,皆不如尔。”
“哈哈哈。”天启听到李沐这显得“大逆不道”的话,深深的松了口气似的,一边笑一边说:“只希望后世史官,不要留一下一句,帝无大能的评价就好。”
“陛下过谦了。”
“李爱卿,这个皇帝,朕是做够了。”天启秀过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转身对李沐道:“朕不是个勤政的好天子,朕心里也有数,国家这么大,事务繁杂,千头百绪,朕想管,却每每晕头转向,糊里糊涂,管起来,倒还不如不管的好。”
天启也不是刚开始就这么懒的,起初的皇帝,倒还有勤政理事的决心,可是由于没有文化,天启发布命令指示,只能靠听读别人的拟稿来决断,内阁阁臣们因此操弄权势,完全把皇帝当傻子蒙。
时间久了,天启又不愿意全听别人摆布,只好不懂装懂,一纸草诏、半张上谕,经多次涂改,往往弄得文理不通,颁发出去,朝野人士看了啼笑皆非。比如有一次,江西巡抚剿平寇乱后上章报捷,奏章中有“追奔逐北”一句,原意是说他们为平息叛乱,四处奔走,很是辛苦。皇帝的太监胸中也没有多少墨水,念奏章时,把“追奔逐北”读成“逐奔追比”。解释时,把“逐奔”说成是“追赶逃走”,把“追比”说成是“追求赃物”。天启帝听了大发雷霆。江西巡抚不但未得到奖赏,反而受到“贬俸”的处罚。
巡抚没什么大事儿,皇上的脸却丢尽了,这一出,等于向全天下人宣告,大明朝九州万方的君父,居然是个连奏折都看不懂的文盲。
自那之后,天启知道自己没有治国理政的本事,便只好当甩手掌柜了。
“可是为我大明国祚社稷所计,朕也不敢讲神器全权托付于外廷。”皇权和文官,明则君臣有别,实则斗争不断,文官集团一点点的从缩头乌龟,到掌握权柄,最终甚至获得了封驳圣旨的权力,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对于皇帝来说,既是不是或缺的理政人才,又是让他寝食难安的心腹大患。
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是为朱明王朝所想,魏忠贤一个内官,无根的人,自然没什么窃据九五的想法。天启自己做不好,又不敢让文官全做主,一来二去,就搞成了如今的样子。
说到底,皇上文化程度低,也确实不怪他。万历朝的国本之争斗了二十年,若不是大臣们一力反抗,现在皇帝估计就是在洛阳就藩的福王了。不过这样一斗,皇帝的教育就彻底荒废。当时天启的老爹,泰昌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自己都朝不保夕,战战兢兢,随时可能被废。作为泰昌帝的儿子,天启就更没人关注了,从小到大身边就一个体己人魏忠贤,但老魏头本身大字不认得几个,自然也没办法充作皇太孙的教习。
按说泰昌皇帝登基后,总要管下孩子的学业了吧。谁能想到这位爷忍了这么久,登基刚一个月就暴毙而亡,真是世事难料。。。
“朕无甚大才,唯有这格物之术颇有心得,爱卿每每所提之构想,于朕而言均如沐甘霖,各种火器之普及,确实为我大明带来了胜利和尊严。所以朕只有尽些微薄之力,以让万民百姓,莫要怪朕这个,做的不知所措的皇帝。”天启说着说着,轻轻握住了李沐的手,转身对张嫣使了个眼色,张嫣便端来个极为精致的黑檀木匣。天启接过木匣,郑重的交到李沐手中,缓缓开口道:“李爱卿,这蒸汽机,是朕心血之作,朕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天启气动仪,一应图纸和用册都已准备妥当,盼你把他它出皇宫,发扬光大,既是为我大明百姓福祉,也是为了朕的身后名,时至今日,就让朕,自私这一次吧。”
“皇上。”李沐听到这里,突然觉得有些感动,赶忙跪下接过匣子,紧紧的抱在怀里,重重点头道:“微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天启其实在木工建造,机械组装上有极度非凡的天才。据说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折叠床,最早的雪橇,最早的喷泉,在历史上,这位帝王所制作品,无不极其精巧,让人叹为观止,放到今天,自然会是一代匠作宗师级的人物。可是悲哀的是,他生下来,就注定要做天子。别人找工作,可以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擅长的,而他,只有接受这份天定的桎梏,一生都活在别人的嘲笑和鄙夷中,就连死后,也被人冠上一个“木匠皇帝”的诨号,仿佛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却没有人去关注,他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有多么耀眼的才华。
作为皇帝,他怠政懒散,几无作为,放任魏忠贤祸乱朝纲,是为昏庸之主。作为匠作大师,他铸造无数神兵利器,为大明诸镇将士提供精良的火器,以致李家军横扫六合,边境平靖,百战百胜。
不是他不想做千古一帝,而是那些惯常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要求别人的文官们,从来都不会给他一个做明君的机会。
(关于天启皇帝做木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