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轨道与人口(1/2)
西南平定,这场以魏侵蜀引起的三国大战也最终告一段落。一番大战后,魏军得以达到了灭蜀目的,但总体来说,获利却是不多。徐州大部、豫州除颖川郡外,尽被孙吴占领。虽得益州之地,却失去了原吴蜀交界的巴郡大部、南中数郡,只得了益州一部及汉中。而且入蜀的大军,受吴军牵制,反而陷在益州,不能北返,但这些,却丝毫不影响司马昭的夸功自傲。
依附司马昭的朝中大臣上表言司马昭收川灭蜀有功,提议朝廷封司马昭为王。现在曹魏之中,唯一能主事的郭太后已死,年幼的曹奂更是傀儡一个,任司马氏摆布。于是,朝廷晋司马昭为晋王,谥其父司马懿为宣王,司马师为景王。
司马师无子,收司马昭次子司马攸为继子,司马昭感手上权力继自父兄,想以司马攸这世子。然而这山涛等臣子以“立长立嫡”的古训劝諌,于是立长子司马炎为世子。
情报传到建业,孙亮一笑置之。这司马昭如此形势还想着要称王,古人对功名福贵的执着还真令人的叹服啊。
“陛下,此等乱臣贼子行径,我们孙吴不可不加以谴责。臣觉得我孙吴应申诉其罪。”内阁大臣,礼部尚书孙嘿道。
“沐猴而冠而已,且由他去吧。”孙亮笑道。
“陛下,礼不可废!”孙嘿执着道。
“罢了,你事就由你去办吧。”孙亮有些不耐道。别人家的事,这孙嘿也争得起劲。
“是,臣领旨。”孙嘿躬身道。
孙亮无奈地点点头。近年来,随着孙吴的势力越来越大,众臣对孙亮也越来越恭敬了,这让孙亮有些不习惯。
“滕卿家,招考之事进行得如何了?”孙亮又问起了招考之事。
“回陛下,招考已经结束。此次招考,共有各地学子三千余人参加,按计划,招收了一等官员三百人,二等官吏四百人,培训后,将分配至各州郡。”滕胤拱手道。
“哦,一等官员初始是授八品吧。”孙亮道。
“正是。一等初授正八品,二等授副八品,三年一考核,按政绩升黜。”
“好。”孙亮点头道:“不过,有些地域任官,可以放宽些。如到西南,扶南、交趾之地,或台湾郡、济州郡等偏远之地,可升高些品级。”
“陛下说的是。吏部也有此议论。依臣看,不如留京人等降一级任用,出地方还依原定品级,去偏远处,可升一到两级任用。”滕胤道。
“臣等附议。”韦昭、孙嘿等都附合道。
“可,就按这样办吧。”孙亮点头,“朕觉得以后必然在培训大量的官员、吏员。现在建业大学学子日多,甚是不方便。可着教育部另立一个大学,就叫行政大学吧,便于官员任职培训,平素也可招收些学子。”
“陛下是就,要建立一个类似太学了机构?”韦昭问道。孙吴是没有太学之设的,这很让一些儒生愤慨。
“也不算是太学吧。行政大学可以文科为主,重点传授学生朝廷律令、公文书写及行政管理之道。培训的官吏除外,任何学子要进仕途,还得经过招考才是。”孙亮道。
“哦,臣赞同。”韦昭首先点头道。这虽说不是太学,也可用之堵那些儒生之口了。
“臣等也赞同。”滕胤等也拱手道。
“既然可行,这事就交由教育部去办吧。”
“是。臣即行文教育部,让其办理。”韦昭拱手道。
“陛下,各位大人。”全尚走了出来,拱手道:“工部已规划的建业到江州、钱塘到江州的轨道修建计划,以及疏浚邗沟,并开挖江南运河的计划,行政会议什么时候能通过。”
孙亮听得,笑而不语。开挖江南运河,把吴王夫差开凿的邘沟,是后世隋唐大运河在江南的一段。上次建业大学有学者提出要开挖运河,沟连诸水系,用于通航于灌溉,孙亮自然就想起了闻名后世的大运河。工部反应也是极快,经过论证,首先提出了开凿江南运河及疏浚邗沟的计划。江南运河一完工,船只就能从钱塘出发,沿运河进太湖,从而入大江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孙吴出现了几个较为繁华的大城。建业、武昌作为都城自不待言,还有就是随着海运发展形成的都市,有扬州的钱塘、建安郡的候官、广州的番禺、珠崖郡的海口、交州的会安港。
这地方发展了,人口多了,道路、设施都得跟着上来。
“全尚书,这轨路还好说,只是这运河开挖、疏浚,得投入不少人力、物力,还得慎重啊。”韦昭苦笑道。
“是啊。这可出不得差错。我看还是缓缓吧。工部在派人多走走,把计划再考虑地完备一些。”滕胤也说道。
“那轨路呢?建钱线就要通车了,原先筑路的人总不能坐着等着吧。”全纪又笑道。江南运河耗费人力物力太大了,这在工部也有争议,不过,轨路就不一样了,修一段经营一段,还能有所收益。
“这个,陛下怎么看。以臣等意见,让工部自行办理。”韦昭笑道。
孙亮不由鄙视了这个古人。这轨路走向,乃是正宗的国家大事,现在内阁的这些人却一个个视而不见。
“嗯,先建建业到江州吧。这轨道建设如果可行的话,不妨快一些。工部要有个总体方案,首先争取要连通各州,其次连接重要些郡县。”孙亮道。
“陛下,真要修这么多的轨路,把全天下州郡都能连接起来?”韦昭一愣,方才反应过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