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扬威西域(1/2)
三十万大军,数百万头牲畜,还有无数运粮人车,这是什么概念?
宏元仙朝远征军旌旗蔽日,车马如流,军容之盛,自西域以西,诸国官民,从未曾有见过。
或惊恐畏惧,或惶惶不可终日,或竭斯底里之疯,种种形态,难以尽数。
有些国家,知道远征军不是来打自己的,于是送上补给饮食,只求平安。
但是有的就不同了,因为于宛国是盟国,又欺远征军自远方而来,不识当地环境民情,便动了些歪心思。
有借送补给之名,打探远征军虚实的,有在饮食中下毒的,有假扮盗匪,与远征军交战的。
一路上给远征军造成了许多麻烦,李师奇的对策是,凡与远征军为敌者,一经查出,必定不饶,屠城灭国,宁错杀,莫放过。
就这样,排除各种困难险阻,历经大小数十战,多个国家被灭,有好几支族群从此消失于世上,令沿途各国,个个胆寒,从此知道了宏元仙朝之国威军势,知道了对于宏元仙朝之人,不可轻辱。
宛国对于此一战,早有预防,听闻远征军到来,也不畏惧,竟然主动迎战。
远征军三十多万人马,其中专门的弓手就有五万,在接战时,五万弓手齐射,只射了三轮箭雨,就把宛国军队打败了。
远征军五万弓手,把十多万支箭洒在宛国军队中,宛国军队才打了个照面,就损失惨重,惊恐之下,残军便争先恐后逃入城中,想依靠城墙掩护,与远征军打持久战,消耗战。
李师奇见宛国军队龟缩城中不出,而远征军长途奔袭数十万里而来,地形民情不熟,且日久易思乡,恐怕持久战对远征军不利,就下令让水工改变水道,断绝城中水源。
又派出多支小股部队,把城周围的所有人家全部杀光,村庄烧毁。
宛国完全成为了笼中之乌,一下子就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紧接着在杨凡的建议下,大军分做几班,轮流猛攻城池,日夜不息。
并且不断用火炮集中轰击城门,半个月后外城城门被轰开,大军一涌而入,所见之宛国人一律杀光,宛国人纷纷退入内城,作最后顽抗。
宛国贵族们见败局已定,便背着国王私下串连商议,认为远征军之所以来攻打宛国,是因为国王不肯答应与宏元仙朝交换汗血马,还劫掠残杀了宏元仙朝的使者队伍。
现在宏元仙朝大军压境,只要杀死国王,献出汗血马,远征军出了一口恶气,多半就会放过其它人,犯不着大家一起为国王拼命,不如死国王,救大家。
商议过后,所有的贵族们都认为是这么个道理,于是便在朝会上刺杀了国王,割下他的人头,去到远征军营地求饶。这些贵族求远征军不要再进攻,表示愿意把汗血马全部献出来,任远征军挑选,并供应远征军补给,饮食,还给予赔偿。
李师奇与杨凡等人商议,认为劳师远征,不能够仅仅只挣回个面子,里子也得要,必须把宛国上下全部杀光,否则这一路上死的将士,岂不是白死了。
大部分军官都认为是这个理,不能因为一些虚的东西,而放弃真正的实际目的,便先假装答应了宛国的请求。
于是,宛国就献出贰师城的最好的良马,并且拿出粮食给远征军补给。
远征军先假意挑选了他们一些上好的良马,又立了亲宏元的贵族做宛国的新国王,并且同他们订立了盟约,然后双方罢兵,大摆宴会庆祝战争结束。
到了深夜,宴会进入到最高潮时,所有的远征军将士突然发难,喝得醉醺醺地宛国方面措不及防,面对袭击,亳无防守之力,被杀得落花流水。
然后,远征军全军入城,李师奇下令屠城十日,杀光宛国所有活着的东城,一只鸡也不准放过。
远征军听到屠城,十日封刀的命令后,欢声雷动,士气高涨,大家都兴高彩烈地冲入宛国街道。
很快地上的血就流成了河,浓烟在城内各处升起,那是远征军将士在各处点火。
宛国,完了!
李师奇此次出征前,帝君曾经面授机宜,对于远征军来说,破城容易守城难。
宛国灭亡之后,远征军肯定要退去,到时候,原来属于宛国的资源,肯定会被其它国家占有瓜分,搞不好就会出现一个比宛国更加强大,且对宏元仙朝敌视的国家,这种为他人作嫁衣的事情,远征军可不能干。
所以,把宛国变为一片废墟,才是最好的办法。
远征军此次大军阵容空前强大,在整个战斗死伤的士兵也很少,所以战斗力依然保持很好。
但是带来的牲畜却死去很多,只剩不到十万头牲畜,所以大家都尽量搜集粮草等补给。
其实这次带的军需物资是非常多的,而且一路上各国的供给丰盈。
可是,由于路途与环境的原因,大量的军需品都消耗在了路途中,致使许多人挨饿。
屠城行动其实主要还是为了物资,因此,远征军可以说用挖地三尺来形容不为过。
而此次战功的封赏,朝中早有定论,那就是,万里长征,只录功,不计过。
于是,远征军的屠城行动进行得特别疯狂,大家都知道,怎么样都不会触犯军法,可以放手施为。
宛国周边各国,见到宛国的惨状,都吓得大气儿都不敢出。
杨凡在城外营中,没有参加屠城,虽然对于这个,胆敢主动招惹宏元仙朝的宛国,杨凡没有什么好感,也没有同情的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