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 2(1/2)
仿若惊雷横空,陈佑心跳顿了那么一瞬间,双手撑着膝盖,上身微微前倾,十分认真地问道:“还请文伯先生明言。”
王朴摆摆手道:“没什么明言不明言的,主要是你不负责这方面,是以不清楚。”
听到他这么说,陈佑立刻就明白应该是税赋徭役出了问题。
果然,只听王朴道:“当初灭孟蜀,先帝只是免了一半的夏税和应征物事。”
陈佑点头道:“毕竟蜀地富庶,且战事短暂,各处损失不大,一年半载便可恢复,用以反哺中原也是应有之意。”
哪成想王朴苦笑道:“将明不会忘了六月前后调粮出蜀吧?”
陈佑轻轻皱眉,他确实忘了还有这件事了。
王朴摇摇头:“若是存粮不动,蜀地之民虽不比往年,但也能活下去。但调粮出蜀,却是造了不少祸事。再加上好些个州县官员都是军汉,这治理民政,嘿嘿,我不说将明也能想到会是如何。”
听到这里,陈佑也是无奈苦笑。
这年头盛行让武将转职文官,纯正的文官都会捅出种种难以预料的篓子,更别说才从战场上下来的武将了。
王朴喟叹一阵,又接着道:“锦官府毕竟是我在管,周边土地也算肥沃,总算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其它地方这横征暴敛是少不了,硬是逼得旁户越来越多。”
旁户,因为缺乏生产资料而依靠于世家大户,除了要付出佃租,有一部分还需要缴纳赋税。可以说只要是能活下去,就没人愿意成为旁户。
只可惜蜀地家族林立,趁着乱世逼迫良民、收纳旁户是壮大家族的不二法门。先是兵灾,后是恶官,又有本地大户逼迫,旁户自然是越来越多。
王朴还在缓缓诉说,陈佑的脸色却是越听越严肃。
之前还不觉得,但是听着听着,他突然想到了历史上北宋灭蜀之后似乎也是这般作为。当然了,现在的周国吃相要好看很多,可是架不住底下人胡来啊!
当年北宋的作为导致全师雄复叛,如今周国会不会步上北宋的路?
有了这样的想法,由不得陈佑不严肃。
“前段时间我听闻利州已经出现乱民了,着实担心这一场乱子会影响到锦官府!”
待王朴说完,陈佑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之后问道:“不知文伯先生可有妙计?”
不料王朴却是瞥了他一眼:“你没想到?”
陈佑一愣,讪讪一笑,闭口不答。
王朴看到他这副模样,正欲开口,不知又想到了什么,神色微动,良久才道:“我已上奏官家,明日便快马赶回汴梁面奏官家,只希望情势进展地慢一些。”
不等陈佑说话,王朴就站起来道:“你离开锦官府不过数月,如今值得注意的就这么一点,我也就不多说了。”
陈佑也站起身,将王朴一路送到府衙外。
站在门口,王朴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回头提醒道:“圣人已经搬进行宫了,将明可五日前去探望一次。”
“多谢文伯先生提醒。”
所谓行宫,就是之前的蜀国皇宫,历经前后两朝皇室营建,真说起来还要比汴梁皇宫好得多。
攻蜀之后,宫人大部分遣散,宦官倒是都留着维护宫殿,成了大周皇帝的一处行宫。等赵元昌即位之后,被册封为皇后的卢金婵自然就住进了这处行宫,也因此,锦官府的正军有一半人都用来守卫行宫了。
陈佑洗漱一番,在仆役的引领下来到修整一新的卧房,却没急着睡觉,而是坐在桌前仔细思考现在的局势。
就如王朴所说,陈佑离开锦官府不过才几个月,这几个月中业没发生什么大的变化。
锦官府大家族以何、徐、李、钟四家为首,当然不是说他们名声最大,而是在锦官府占有的土地最多。
至于那些高官家族,主心骨被带到汴梁,剩下的基本上都收拾收拾变卖家产龟缩回老家。反倒是原本不上不下的一些家族趁此机会冒尖,成了锦官城的新贵。
当初也不是没有铲除奸人、分发田地,然而有田不代表就能种好。这才过了半年多,不少分到田的穷苦人家又不得不依附到大家族身上。
没办法,不是所有农夫都能观测农时、通晓农事,这种经验丰富的庄稼把式任何时候都不容易饿死。
但那些做不到这种地步,家里又没有余钱的,即便留了粮种,也很难撑到收获季节,为了生存,只能投为旁户。
想到这里,陈佑眸光闪动,或许,首先应该做的是普及教育?
不是文学教育,而是基础的农事教育。
蜀地经过孟氏父子十来年的治理,文风昌盛,官学私学都不少,虽然底层民众还享受不到这种教育,但一时半会也够了。
如果现在招募经验丰富的老农开一个比如农事讲习所这样的东西,让普通农民能够靠自己的努力生存下来。到那时候,便是强硬分田,也不怕出事了!
有了想法,陈佑立刻研墨,展开纸张梳理思路。
这一写就是大半夜,没办法,写着写着就发现自己还有没有考虑清楚的地方,不得不将漏洞填上,就这样越写越多。
等过了子时,陈佑才放下纸笔,满意地吹灯上床。
有了目标就好办事,在锦官府的长期施政目标之一,就是建立农事讲习所。
不过在此之前得保证军队可用,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权。王朴都说了,未来极有可能出乱子,没有强大军队的保驾护航,陈佑的想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