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论大宋钱荒(1/2)
第二日,赵旭来到书科考场,见周密、吴文英也在,心中一宽,轻快得来到座位上。
不一会儿,监考老师发了试卷。
赵旭打开一看,上面列着一篇文言文,是大宋贤人李觏的文章,文章里写着,李觏问道:“朝家治平日久,泉府之积尝朽贯矣…而今民间又鲜藏镪之家,且旧泉既不毁,新铸复日多,宜增而却损,其故何也?”
赵旭稍稍一看,便知道了李觏想表达的观点,宋朝每年铸造了那么多铜币,结果却常常闹钱荒。他认为钱荒的主要原因乃是铜币都藏于大富之家缘故。
赵旭了解过这段历史,知道这只是外因,内因乃是通货膨胀所致。
宋朝富室为什么热衷于收贮铜钱?因为铜钱能够保值。北宋和南宋都有发行纸币,北宋时叫交子,南宋时叫会子,尤以会子的流通范围更广。
但纸币作为信用货币,如果国家超发,就会迅速贬值,南宋后期的会子就贬值得厉害,第一界会子可以兑换近800文铜钱,发行到第十八界时,每贯会子只可兑换铜钱不到200文。
这便导致出现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人们拼命花掉纸币,贮备铜钱。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古代,货币信用体系是通过王朝的更替完成自然重建的。那么,面对如今大宋的货币困局,该如何重新建立其信用体系呢?
赵旭仿佛一下子忘了自己身在考场之中,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比这个位面的任何人都了解大宋朝面临的困局。
蒙古人虽然是很大的外患,但若是用兵得当,借助地势之利,死守川蜀、荆襄防线和江淮,未必不能阻挡蒙古人的铁骑南下。
真正要命的是内忧,南宋的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即将上台的权相贾似道不得不推行田地改革和货币改革以挽救崩溃的经济,但最后适得其反,反而导致更大的灾难。
如果我是贾似道,我的改革应该如何推进呢?
如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如何解决信用货币贬值问题?
如何解决宋朝的冗兵、冗员问题?
宋朝财政的全盛阶段,冗费的局面就已经逐渐形成了。而冗兵是冗费问题的第一要素。在无战争时,军费支出约占全部财政支出的50;而战争来临时,军费支出甚至能够达到70及以上。
而同样占据财政开支大头的还有巨额的官俸支出…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半个时辰,旁边的吴文英见赵旭的答题纸还是一片空白,低声咳嗽几下,朗声道:
“本次书科考试,时间是一个半时辰,如今已经过去半个时辰….”
赵旭这才从沉思中醒悟过来,想到时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心中不敢再细想,便依着自己yy的思路写了起来。
他先在文章开头阐述了大宋经济面临的困局,然后指出症结在于政府信用货币不足。
而政府信用货币不足又源于政府滥发货币,导致信用货币大幅贬值,价格远远低于实物铜币。
赵旭在行文中没有采用贾似道的方法,从冗兵、冗政入手;而是另辟心意建议应成立一个不受皇家干预的机构,也就是前世的中央银行。
为了维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赵旭建议中央银行成立一个货币委员会,而负责人由书院的圣人担任,其它人员分别为朝廷的相国,墨盟的长老,世家的掌舵人。
由于时间有限,赵旭并未细写中央银行的指责,只能粗略写了一些中央银行的基本运行规则。
待到还有一刻钟之时,吴文英又提醒了一次。
赵旭开始写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他轻描淡写的提及政府应该通过强军降低军费开支,减少恩荫的官员等,然后话锋一转。
他高度赞扬赵氏皇家的功德,立国数百年,繁荣昌盛远迈汉唐,那为什么政府没有钱?老百姓没有钱?因为钱都被世家商贾所占据!
而财富不均,自古以来都是农民起义的源头。稍有不慎,就会重启黄巾之乱、黄巢之祸,到时候这些世家商贾将会成为暴民袭击的目标,别说财富,就是子孙后代都无法善终。
因此,建议向四大世家阐述其中的道理,将他们三成的财产转为中央银行的储备资金。
写到这里,铃声已经响起来,赵旭看着自己写的文章,虽然字体谈不上美观秀雅,执行起来也难得很,但回想起苏辙的论文也只是胜在观点新颖而已,便放下心来,上台交了试卷。
他出了考场,陆秀夫迎了上来,见他气色不错,笑道:“云飞,这下你放心了吧!”
赵旭笑道:“如果只是看论,应该不错吧。至少我提出了实际可行的救国之策。”
“云飞,什么救国之策?”
赵旭一听是文云孙的声音,抬头一看,喜道:“文大哥,你也来了!我们在
讨论我大宋朝钱荒的问题。”
“哦,这可是历届宰相一直想解决但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文云孙想了一会儿,追问道:“云飞,你可有什么救国之策?”
赵旭低声道:“历届宰相大人都未能解决,我云飞哪里来的本事?只是总觉得老路子‘裁军、裁员’,总是难以实行,不如另辟蹊径。”
说着将自己希望设立中央银行的想法说了一遍。
文云孙和陆秀夫不愧是名相之资,赵旭一说,两人便听懂了大概,听完之后都陷入了沉思。
陆秀夫道:“这方法好是好,但实施起来可难得很,这相当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