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记载历史(1/2)
四渡池水河和第四次渡过池水,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哲少也曾经质疑这一点。前三次用兵的确看不出伟大军事家的素养,甚至堪称是败笔,但是第四次却无疑是神来之笔!
一个服务员把香烟揪掉半只,才给老人点燃,老人贪婪的吸一口眯起眼回忆道:“当时只有那么点人,却是山头林立各行其是各为其主,以至于军委的声音被各种解读,事实上军委也不是一个声音,这才是前三次失败的原因!”
山头林立各行其是各为其主么?感情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就像独秀同志所说的那样: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以党治国,放屁胡说;党化教育,专制遗毒。
实际上看看中兴镇再看看合驰市,甚至小到档案局内部十几个人头,何尝不是如此?大家有各自的小算盘,算计自己的小利益,同时依靠各自的圈子,服务各自的大佬,无非是自私自利的思想作祟罢了。
另一位老人冷哼一声:“当时一、三军团中军阀思想作祟,都以为自己是老资格,都有决定军事行动的权利。直到红军三渡池水后,太祖于1935年3月17日在川黔交界处池水河畔的陈福村,成为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后,他才算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说实话小王同志真的不知道这个时间节点,因为他跟很多人一样,都把四渡池水河当成一个整体来看的。把四次强渡池水战斗,都当成是太祖一个人的指挥成果,才会感觉到完全不一样的指挥风格,不一样的战斗结局。
现在听老人们解读当年,就像是拨开一层面纱,看到里面真实的新娘。时间仅仅是过去不到七十年,六十七年过后,历史已经被人改动的面目全非,如果没有《合驰年鉴》计划,连王哲自己都懵懵懂懂。
他终于明白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不是为了政治任务,也不是为了单纯的一次影视剧基地建设。而是为了让后人看到真实的历史,看到当年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打造一片新天地,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共和国!
如果没有一部真实的《合驰年鉴》,也许不久之后,大家都会相信网上的各种传言。那时候原本英雄的历史,会被人泼上脏水改变的面目全非,会让那些先烈九泉之下扼腕叹息!
“第一次渡池水是在某些人的指挥之下,根本不知敌情碰了硬钉子,关键是当时那么一点人还没有集中优势兵力。当时名义上的一把手太祖,勇敢站出来背黑锅,承认责任在军委在他,而不是在下面奋勇战斗的将士,对于这一点群众的眼光是亮的!”
在场的耄耋老人们,早就没有了功利心,也没有了党派的分歧。更多的是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阐述当年的历史,那是他们亲身经历的历史,老人们很欣慰有人编撰这段历史。
特别是编纂这段历史的人如此年轻,两个人一个高大英俊一个娇小美好,刚刚双十年华的两个人代表着年轻的群体。说实话老人们没想到,编撰《合驰年鉴》会是这么年轻的少年,和更年轻的少女。
最初大家真的担心,担心凭他们的才学和阅历9鄣氖咏亲写当年的历史。事实证明王哲同志还是很靠谱的,一边用笔记本快速打字,一边用风雅录音笔现场录制,还有临时从团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祁萍书处借来的设备,现场录制采访的画面。
不得不说祁师姐很给力,当初对王哲有偏见的时候,恨不得把他踩到泥潭最深处。现在成了小王同志的粉丝,几乎是有求必应,以至于小苗老师都颇有微辞了。
不愧是团省委宣传部的设备和干部,拍摄的角度、光线、布局堪称完美,最少哲少非常满意。实际上他的笔记本也在摄像,摄下这弥足珍贵的镜头,希望给这些老人留下完美的记忆!
“二渡池水是扎西会议的决定,目的是要建立黔北根据地,当时某些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打算当山大王。但在关键性的鲁班场之战中失利,建立黔北根据地的计划受挫,红军被迫三渡池水另做打算,鲁班场之战太祖是前敌司令部政委,自然也不是指挥员。”
看着摄像弹窗中的老人,王哲暗暗庆幸自己今时今日过来,给老人们拍摄这一组镜头和节目。谁也不敢保证,这是不是最后一次录制,毕竟眼前的老人们,最年长的已经超过一百岁了呀!
最年轻的,当年的红小鬼也已经八十出头,这些人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更是历史的缔造者和见证者!现在那个为他们留下影像记录,哲少有股发自内心的满足和自豪。
人生在世总是要干点实事的,之前王哲想着偿还人情,想着带领中兴镇乃至合驰市的老百姓走上富裕路。走出合驰之后,随着眼界的开拓想法也越来越丰富,他才发现原先的自己真的是坐井观天。
曾经以为特色小城镇项目两千万投资足够精明,实际上现在看来自己的投资效率不高,假如今时今日让他投资的话,绝对不会投资一个十几二十年,也未必收回成本的产业。
不是说差钱的问题,钱对于王哲而言,真的没有什么价值。身为孤儿的他,吃过太多的苦,对于生活的享受基本上无感。
他是心疼那笔钱能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幸好有风雅集团的参与,否则小王同志甚至无法掌控那笔资金的走向,当初差点被投资到平坝镇。
“红军三渡池水后,太祖于1935年3月17日在川黔交界处池水河畔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