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第431章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2)
我将其花心思精心烹制,这才有满桌的美味佳肴,诸子百家的理论就好比食材,百家门徒就好比油盐酱醋,而两位丞相就是厨工,这些食材做出来的菜最后好不好吃,全在二位掌控之中,我们做菜总不能只放盐对吧,必须根据食材的不同调和五味,才能最终做出一桌丰盛的筵席,治国一如其理,先贤曾言:治大国,如烹小鲜。李相以为旭说的如何?”李斯默然不语。
李斯如今已经年过六旬,年龄比王翦还大,但因为保养的比较好,平日也非常注重仪容,因此看起来就和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差不多,在当今朝堂之上,是属于年龄和资历最老的人。
但人老必然就会慢慢昏聩,因此在陈旭看来,李斯现在因为位高权重加上年龄太大,很多事情已经开始糊涂,已经不适合继续呆在左相的位置上,而大秦眼下却正是如日中天蓬勃发展之时,绝对不能依靠这匹老马拉着往前走,俗话说老马识途,但这匹老马明显已经老糊涂了,而且眼瞎,如果任其继续拉着大秦这辆车继续跑,说不定哪天就会被带沟里去。
“我大秦眼下犹如一辆马车,陛下就是驾乘的车夫,如果想要这辆车平稳奔驰,则须以德为轴,以礼为辕,以仁义为轮,以黄老之术为辔,以法为缰,以百家门徒为马,以万民为道,合天下之力,我大秦才能勇往无前,如若废百家,就是废车马,空有缰绳在手这车也跑不起来,李相如若还不醒悟,我大秦必然毁于你手,而你李斯……也必将成为万夫所指的千古罪人……”
陈旭丝毫不给李斯面子,当着皇帝的面直呼其名而且大声怒斥。
对于李斯,后世的历史毁誉参半。
前期辅佐秦始皇一统天下,置郡县同车轨文字的确功劳非常巨大,但从焚书开始,李斯便开始把大秦这辆马车带歪了。
后世人都说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局限性所致,但这个说法陈旭一点儿都不认同,因为中华文明其实在秦朝以后基本上就没怎么进步过,一直还是在吃春秋战国时期百家诸子留下来的老本,荀况都能够融汇各家成就自成一体的治国理论,李斯这个高徒不应该不知道,说到底,还是因为他老糊涂了才出的焚书这个昏招。
陈旭虽然如今官职并不高,但他却丝毫都不惧怕李斯用权势来压他,何况今日陈旭进入皇宫就用太乙神雷明目张胆的吓唬了一下,仙家弟子这个身份足够让李斯惊恐害怕,何况陈旭眼下还是秦始皇非常器重甚至是敬重的人。
看着眼前这个只有十五六岁的少年,听着他的呵斥,李斯脸色苍白。
“就算清河侯所言有理,但所谓知易行难,百家门徒每日汹汹喧闹,你又如何化解,如若不能,长此以往也必然生乱,到那时悔之晚矣!”沉默许久之后李斯声音沙哑低沉的说。
“不错,如若清河侯没有好的方法,某也觉得焚书并非像你说的如此严重,但如今陛下为你所请,已经亲口安抚诸生不会焚书,这个结你必须解开,不然陛下将威信扫地!”一直旁观不语的冯去疾开口说。
“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陈旭站起来对着李斯拱手,“李相,这句话你应该听说过吧?”
“此乃我师尊所说!”李斯脸色难看的点头。
秦始皇和冯去疾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彼此的脸上看到了震惊。
两人都不清楚陈旭为何对李斯的老师荀况的话怎么会这么清楚,要知道荀况去世差不多才二十年左右,之所以出名还是因为教出了两个名声巨大的人物,一个是韩非,一个是李斯,但要说荀况的理论在眼下的大秦并不算出名,许多言论也流传的并不广,再就是诸子百家理论眼下异常蓬勃兴盛,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就算是在方家名士中名声很大的渭河学院的院长安鱼粱,平日教课都不太教授荀子的理论,而是更加侧重于诗书这些纯文学性的知识,因此陈旭方才说到的一些话冯去疾和皇帝都不知道。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陈旭身边还有一个荀况的徒弟,那就是科学院的副院长张苍。
而且为了置办大秦都市报,陈旭自然要把后世学者高度推崇的荀子也找到,何况荀况还是李斯的老师,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在朝堂对付李斯,必须用李斯学过的知识来对付李斯才是最为有效的,因此陈旭专门让张苍收集整理了一些荀子的著作和言论,不过张苍似乎对于荀子的一套理论也不怎么感冒,干脆跑到城外的渭河学院,找师兄安鱼粱要来一套手稿丢给陈旭就算完事,而这套手稿还是南阳学院的副院长封子安编写的。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