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节 全面攻日 1(4/4)
用蒋纬国的话说,“脑子又蠢长得又丑,繁殖力还特别旺盛,要其何用”);再比如俄族,几乎条条不符合,因此俄族被接纳进中华民族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日本人属于和族,可想而知,和族以后的情况跟俄族完全一样),不过,蒋纬国也没有完全堵死俄族等不符合条件的新民族能够进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大门,那就是:用事实、时间、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华夏的忠诚。苏俄虽然还未灭亡,但已是名存实亡,无论苏联还是俄罗斯,残酷无情的事实让越来越多的俄族人已经不再眷恋了属于过去的“自己的国家”,转而寻找“新的归属”。比起德国新领土内的那些同胞,华夏新领土内的俄族人还是很有希望的,只要他们能做到两件事之一,就能成为“真正的华夏人”,享受到跟汉族一样的权益,这两件事用通俗语言可以这样描述:第一,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个一二十年,没立功劳也没关系,只要不犯错就行(犯罪更加不允许,有犯罪记录者直接被淘汰),就可以排队领取“华夏籍俄族公民”资格证;第二,立下功劳,立的功劳越大就越有希望获得“华夏籍俄族公民”资格证。很显然,两条路里,第一条太漫长、太煎熬,让人难以保持耐心和信心,第二条十分快捷,只是,到哪里才能立功呢?在后方工厂里,立功机会简直是凤毛麟角,种地上班能有百分之多少的立功机会?但在前线战场上,立功机会可就大大地增加了,虽然生命受危险的概率也大大地增加,不过,机会跟风险本来就是并存的。当南京军正式向俄族发布征兵令后,华夏境内的几千万俄族人一下子沸腾了,他们望眼欲穿、梦寐以求的机会终于到来了(此时,华夏境内的俄族人并非华夏公民,而是“归化族”,这个政治称谓类似于德国当初给犹太人定的“属民”概念,即“二等公民”或“后补公民”)。霎时,一呼万应、应者云集,数百万俄族青壮年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军,力求在战场上立下功劳,获得能让自己和家人都从此过上好日子的“华夏籍俄族公民”资格证。“用俄族人代替咱们汉家子弟兵去战场上流血牺牲,多么划算的买卖!”蒋纬国是这样评价自己的这个举措的。南京军征集俄族青壮年参军当兵时一律贯彻自愿原则,因为自愿上战场的人才是真心诚意的,被迫上战场的人肯定不会卖力卖命,所以南京军不会像日本人强征韩国人充当炮灰那样强征俄族人,否则,南京军这边的俄族军人肯定会像日军那边的韩族军人一样毫无斗志、士气低迷,上战场后一触即溃,白白地浪费资金资源,并且南京军招募到大量俄族青壮年后都对其进行严格训练,让其真正地成为训练有素的军人,这样,他们才会在战场上拥有杀敌能力,而不是像朝鲜籍日军那样毫无战斗力,除了送死和投降,啥也不会干,白白地给对方增加战绩。南京军总部给俄族军人们下达的“悬赏令”是这样的:立下重大功劳者,本人和家人立刻成为华夏俄族公民;立下非重大功劳者,本人和家人的“考核时间”会被相对应地缩减;阵亡者,本人和家人立刻成为华夏俄族公民;伤病致残者,本人和家人的“考核时间”会被相对应地缩减;…等等。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南京军总部如此激励之下,上战场后的俄族军人们无不如狼似虎、奋不顾身,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攻杀日军,因为在他们的眼里,那一颗颗日军人头,正是自己和家人能从此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割下的越多,自己和家人以后的日子就过得越好。有了上百万的忠诚的、敢拼命的、训练有素的黄俄军协同助战,南京军对日作战自然大大地轻松了。青岛,蒋纬国的秘密办公处。办公桌后,蒋纬国正笔走如飞地批阅着文件,海统局局长舒国生和原名成康、后为“避风头”而改名成子龙的黄俄军总顾问一起毕恭毕敬地站在蒋纬国办公桌前。“说吧,我听着呢。”蒋纬国头也不抬。成子龙看了一眼舒国生,先报告道:“黄俄军的第一批部队共计40个师、约50万兵力已经全部进入朝鲜战场,后续第二批第三批共计60个师、约80万兵力预计在两个月内全部进入朝鲜战场。”“很好。”蒋纬国低着头地点点头。舒国生接着报告:“夏威夷那边的战事结果出来了。”蒋纬国手中钢笔停顿了一下:“嗯。”舒国生淡淡地说道:“山本五十六,死了。”状态提示: 第767节 全面攻日 1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