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于利(1/2)
张维贤接过了邸报,快展读了起来,神情非常的凝重而认真,崇祯却转而问道:“你觉得,朝廷应不应该答应卜失兔的请求,兵出大同府,进入察哈尔右翼所在疆域,支援土默特部?”
很显然,邸报的内容极为详细,囊括了察哈尔右翼的具体形势,张维贤看得也十分认真,过了足有一刻钟,这才予以了回应:“启禀皇上,微臣以为,应该支援卜失兔,打退林丹汗。”
“哦...你的理由是什么?”
崇祯意味深长地问了一句,不等张维贤继续回答,脸上夹杂着莫名的笑意,进而继续说道:“据朕所了解的信息,朝中一多半的大臣,都是秉持着作壁上观、不予理睬的态度,放任蒙古人自相残杀,朝廷好坐收渔翁之利。”
“不错,皇上,这样的策略,确实能够削弱蒙古帝国的整体实力,于我大明有利。”
张维贤适时地附和了一句,脸上却是满满的凝重之色,更是微微摇头,进而补充道:“实则却不然,对朝廷却是利大于弊,时间越久,这种弊端就越大,就越明显。”
“喔...这话怎么说?”崇祯再次问了一句,反应依旧很平静,仿佛面对的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儿。
“皇上,经历过三娘子时期,以土默特为的察哈尔右翼蒙古部落,多是与我大明修好,如此一来,陕西、山西和宣府一带的边境才会没有什么大的战事。”
“即便是一些蒙古小部落袭扰边境,抢掠大同府和宣府等地,不用朝廷出面,土默特部就会主动担起责任,将闹事儿的部落领抓起来,送到京城,交给朝廷处理。”
“在辽东,林丹汗虽然被建奴打得打败,折损严重,元气大伤,但依旧具备很大的战力,可以打败以土默特为的蒙古各部落。若是没有朝廷的军队插入,最终的结果肯定是,林丹汗占据察哈尔右翼的所有地区,整合察哈尔右翼蒙古各部落。”
“但是,英国公,你不要忘了,朝廷与林丹汗也有着盟约,若是冒然插手察哈尔内部的事情,是不是不太好?”
崇祯虽然是在问,却没有丝毫担心的意思,隐隐还好像很赞同张维贤的说法,后者是一个多么狡猾之人,心思玲珑,当即心领神会,说话更加的有底气。
“皇上,林丹汗和黄猪皮一样,都是极具有野心之人,察哈尔右翼的那一大片土地,根本满足不了他的贪婪**。”
“何况,从以往的事情来看,林丹汗并不是一个讲究信义之人,所谓的盟约,在他的眼里,根本就分不值,随时都有可能背弃,将其撕毁。”
“一旦让他在察哈尔右翼的那片土地上站稳脚跟,趁势做大,陕西、山西和宣府的边境地区,等同于彻底暴露在林丹汗的铁蹄之下。如若辽东有一个风吹草动,亦或是其他地方生战事,使得朝廷的大军抽不开身,被牵制住,他很有可能入侵陕西和山西等边境地区。”
“最为关键的是,由于多年没有战事,陕西、山西和宣府的边防极为薄弱,年久失修,很难抵挡得住蒙古铁骑,几乎无法御敌。”
“不错,朕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崇祯赞叹了一句,听得频频点头,脸上的平静之色早已消失不见,却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凝重,心里更是想到了许多,穿越前的记忆随之浮现,关于林丹汗占据察哈尔右翼之后的所作所为。
正如张维贤所言,林丹汗毫无信义可言,随着明廷陷入农民起义军与建奴的战事之中,林丹汗曾经先后进犯关内,攻打陕西的宁夏和山西的大同府,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直至在崇祯五年,再次被黄猪皮打得打败,最后病死于青海大草原。
所以,在“崇祯”看来,历史上,袁崇焕的那番建议,朝廷保持着作壁上观态度,放任林丹汗攻打察哈尔右翼,进行西迁,什么所谓的让蛮夷内斗,根本就是短视之见。
后世证明,随着林丹汗占据察哈尔右翼,西迁成功,大明王朝又多了一个新的战场,北面和西北的防线拉长,被牵制住更多的大军。
如果让林丹汗待在辽东,无法西迁,还能老老实实地与大明合作,结成同盟,一同对付后金。
崇祯的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转瞬又恢复了正常,一脸的平静之色,并未予以张维贤肯定的答复,又将手里的奏折递了过去,转而说道:“英国公,你再看看这个....”
很显然,奏折的内容非常简洁,几个呼吸的时间,张维贤就看完了,却又非常的不简单,因为他的神色变了几变,有一些不自然起来,最后更是被愤怒所取代。
“皇上,杨一鹏大人弹劾的好,如此责罚李守锜,简直太轻了,在臣看来,应该削其爵位,贬为庶民,身为京营总督,居然监守自盗,虚报兵额,贪污军饷,若不严处,不足以警戒后人。”
义愤填膺地说出这番话之时,张维贤偷偷打量着崇祯,留意着对方的神情变化,后者不仅没有暴怒,脾气,反而是一副笑吟吟的模样,话语里却透着浓浓的感慨。
“哎...同样是军功起家,世袭爵位,怎么就这么不同,相差甚远呢?”
如此叹息的说话,配合着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张维贤怎么看,崇祯的神情都给他一种怪异之感,让他心里毛,后续的话语更是如此,却又透着无厘头的味道。
“身为襄城伯,拥有着那么多的土地,每年的禄米那么多,李守锜已经是京城最顶层权贵的行列,怎么还会这么贪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